难忘的一堂课
果先生毕业于北华艺专,师承齐白石、肖谦中、秦仲文诸先生,是一位丹青高手,我们都很尊重和爱戴他,乐于参加他组织的画社。
记得那是196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们静静等待果先生来上课,他轻轻推门进来,目光炯炯格外有神。那种带有书卷气的学者气质,不群风韵,为学生们敬重。
在唐山二中,果先生的课大家都爱上,因为他常给我们讲述未曾听过的掌故和知识。
记得那堂课,我们将自己画的五花八门的《唐山一角》摆在桌上,果先生一一看过,然后拿起几张作业点评一番。
他说:中国画非常讲究,讲立意、笔墨和境界。往往是在司空见惯中由小见大、出人意料、求弦外之音。中国画画家的作品:讲书卷之气,摒弃市井、江湖之气,立意高古耐人寻味,墨韵敷彩,笔精高妙,这是国画独具的个性,也是与西洋画的区别。
宋朝的皇帝赵佶,创立并主持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他开一代画风,影响深远,曾招考天下丹青高手,亲自命题,要求笔意俱全。
果老师讲述了赵佶三个命题,听起来津津有味:
第一个命题是《桃林过后马蹄香》。来应试的画家看到此题目,面面相觑,一筹莫展,当开纸设墨命笔时,不是在踏花上竭尽心智,就是在马蹄上煞费苦心,让主考阅后味同嚼蜡,唯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展开他的画卷,只见一书生骑马穿过桃林,马蹄高举,有几只蜂蝶追逐翻舞,这张画考中了魁首。果先生说,桃林过后马蹄香,“香”字是用鼻子闻的,眼睛可观不可嗅,表现很难,落选之卷都没有表现“香”字,那魁首者,用马蹄踏花泛起的香味,引来蜂蝶将其误作花,如此画境自然成功。
再有一个命题《深山隐古寺》参考人觉得这个命题好表现,便纷纷挥毫作画。有的把古寺画在古木深处,有的在大山里显露古庙一角或断壁残垣,而那位榜首之画却构思精巧,在崇山峻岭中根本没有见到庙宇,只有一股清泉飞流直下,山脚一湾清流,一位老僧一瓢瓢向桶里舀水,背后的石阶通往深山密林。只见寺中挑水人,却不见古庙道场。把题目表现得含蓄又深邃,赵佶览后称赞: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
最后一个题目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许多人都在芳草绿叶上着力表现,满纸皆绿,中间一朵精细的红色花朵,索然无味又十分雷同。有一位丹青妙手着实不凡,他画一丛芭蕉掩映下的绿色竹楼,而窗前垂挂的绿色竹帘旁,现一身着粉绿衣裙的绝代佳丽,只有嘴唇上一点红。唇之口红,使万绿有了灵魂,显得那么突出可爱,画作精巧美妙之至,令人拍案叫绝。
果先生最后说,这三位魁选者,都准确地表现了题目的三个字即:香、隐、红。一幅作品的高低,要看他是否富于形象性,是否通过形象把抽象的立意体现出来,落选者不是画技不好,而是构思平庸。胜人一筹者,在于巧妙构思、新颖角度,这是古今一以贯之的。
下课了,我们望着果先生离去的背影,如饮屠苏,迷醉未醒,人近古稀至今不忘。这堂课影响了我一生,不论是组织参加美展,还是从事音乐创作;不论是到地方编辑报纸杂志,还是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时,总忘不了在选题立意境界上加以推敲探讨。可说果树邨老师的一堂课让我受用一生。
作为冀东四大名画家之一的果树邨先生,在唐山教育史上,绘画史上,毋庸置疑是一座丰碑。同时,我们欣幸地为唐山有果树邨先生,而感到无上光荣,无比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