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家乡文史

蚕沙口天妃宫

发布:2014/10/3 8:09:04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朱永远

天妃宫,又称天后宫、娘娘庙,在闽、粤、港、台亦称之为妈祖庙。

蚕沙口天妃宫位于曹妃甸地域泝河入海口处的蚕沙口村。在北方天妃宫少见,京津河北一带,唯天津直沽天

妃宫和蚕沙口天妃宫知名

天妃妈祖姓林名默,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湄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逝于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

妈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且水性不凡一生在民间治病救灾,扶危济困,护海助航,被人们尊奉为神,建祠祭祀。之后,相传屡屡显圣,履海救船,呵护漕运。宋元明清各代受朝廷敕封为“夫人”、为“天妃”、为“天后”封号屡加随之,妈祖庙,起莆田,出福建,渐次在两广、在江浙、在上海、在天津、在冀辽、在鲁,沿海地域,均庙宇

关于妈祖的传说很多。

妈祖,在闽南,是人们对在娘家姑娘的最高尊称。因林默未嫁,逝于娘家,死时虽然只有二、三十岁,以“妈祖”称之,则是闽南人对她的无限虔诚、敬重之意。

出于虔敬,妈祖的本名林默却很少有人直呼。相传,妈祖自幼不凡,“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哭,因命名曰默”又说,妈祖“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八岁私塾,过目成诵,精通文义,十岁梦香成佛,通悟秘法。能乘席渡海,云游于岛屿间。“年及筓,誓不嫁,即父母亦不能强其醮。”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妈祖二十多岁出嫁,作姑家。二十八岁那年的九月初八,她家人说:“明日重阳,我欲登高,暂离喧扰尘寰,特先告别。次日,盛装辞别家人,姊妹欲于同往,她拒绝之:此次登高,云程万里,诸位姊妹,请勿同行临行依依,登上湄峰后,如履平地,瞬间升入云端,乐声响,仙神迎奔往天际。自此,妈祖即成神女。

此后,常见神女穿红衣裙,飘飞于海上。当地乡民修庙祀之。每逢水旱病疫,前去祈祷,无不应验;商人渔者入海,都要先去庙里祈祷保佑。

相传北宋元祐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途中遇到飓风,所率八艘船倾覆七艘,只有路允迪由于见到神女飘到船桅杆上而脱险。路允迪还朝后奏请皇上封神女为“灵惠夫人以后,又说神女伏海盗、驱瘟疫、救百姓大旱祷之雨、苦雨祷之大霁,直到被封为“灵惠助顺显卫妃”

《元史·祭祀志》中载,元初又加封为天妃。

元代大兴海运,崇尚海神,而天妃传说广泛传播于民间,又有此封祀,各地陆续建起了天妃庙。天妃庙不仅遍及南北沿海,而且影响到不少国家。

随着海运、远洋发展,千百年来,华人漂洋过海,安全地到达世界各个角落,海客皆信仰仗妈祖神祗庇护,纷纷感恩而修庙。妈祖遂传到台湾、香港、澳门、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地。凡有华人的大小埠头,几乎都有妈祖庙宇。

在台湾,妈祖庙多达几十个。诸如台南的大天后宫、台北

的北港朝天庙、台中的大甲镇澜宫,还有当年郑成功部下施琅

从大陆请运妈祖进台湾登陆的鹿镇妈祖庙,均香火鼎盛。台湾

三千万人中,信仰妈祖的就达一千四百人。

在港澳,香港自宋代就有天后祠。澳门因“妈祖阁”之悠

久,人们直呼澳门为“妈阁”。

在日本,诸如姑米岛、久米村、北海道、长崎神户、冲绳

大阪,均有天妃宫,民众焚桂香,敲金鼓,“傍尊天妃,以便市

舶祝祷”。

在欧美,巴黎的妈祖会,巴西的圣保罗,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均多供奉妈祖。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亿人信仰马祖,全世界共有马祖庙一千五百六十多座。

天妃的传说虽然无据无稽,但它维系了海内外华裔情结,反映了人民的良好愿望进而形成了妈祖文化

蚕沙口天妃宫,与闽、粤、台、港的天妃宫同源始建于元代因“元用海运,故其祀为重”时,不止船夫渔民时时焚香膜拜于天妃庙,就连元朝的皇帝也常派人祭祀海神马祖。此举屡见于史书如《元史·英宗纪》载:“至治元年五月,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至治三年五月,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三年七月,遣使祀海神天妃”        

蚕沙口,曾是古代海运入京东辽西的必经之海河转运码头天然避风港湾。史载,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世祖忽必烈下诏疏浚滦河,大开海运。于是盛产漕米、竹纸、杂品的江浙商贾、闽粤粮船纷纷驶舟北上。蚕沙口南滨渤海,村西所傍之被称为“铜帮铁底运粮河”的泝河,北连滦河,西通直沽,而成为海河转运的知名码头,是当时江南诸镇商船行河北必达之地。因蚕沙河口为渤海湾中之湾,浪缓滩平,故,江南商船、米槽“海运多避风于此”故又是蜚声海客只中的天然避风港。

古代行船,海浪滔滔,风险莫测。诸如,《敕封天后志》载:“至顺元年庚午春,粮船开洋遇风,桅樯飘荡,战栗哀号,倏祥云掩霭,见空中朱衣拥盖灯光垂,即而风息而获安全。”《七修类编》卷五十载:“……海运风作,漂泊粮米数万石于落祭,万人泣,待死矣,大叫天妃,则风回舟转,遂济直沽。”

商贾海客自南方出,多焚香祈祷于当地天妃宫,以求平安。及船飘洋过海,一路顺风,或于惊涛中侥幸脱险,得避风于蚕沙口时,莫不感戴于天妃神灵庇护。故许愿“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者亦非少数。据考,蚕沙口天妃宫与对面的蚕沙古戏楼均系北上南人同当地渔民集资筹料所建。

原天妃宫座落于蚕沙口村西,坐北朝南,同对面的蚕沙古戏楼望,成为沿海少见的古建筑群。始建以来,历经明永乐、清乾隆年间和民国十年三次扩建修葺,殿堂巍峨,神像俨然,蔚为壮观。

天妃宫正殿,悬“碧霞元君”金字匾额为民国十年扩建修葺时大书法家华世奎所提。字体阳刚遒劲,飘逸不群。殿堂迎面朱红通天大柱上有对联一副:

    厚德仰坤元化被寰中光日月

    资生扶泰运威加海外息风波

正殿正位塑三位女神像。主神为天妃(妈祖),两侧为送子娘娘、子孙娘娘。大殿两厢把门屹立青龙、白虎二神将,身高丈,盔甲鲜明,金刚怒目,威风凛凛。在正殿中东西两侧还供奉关公、海龙王、火神、药王、千里眼、顺风耳、平浪将军、赶鱼郎等神像。

天妃宫分正殿和后殿。后殿为观音圣母殿,殿前有一古槐,干如巨虬,冠伞,郁郁苍苍,荫罩殿外,当时,这百里盐碱不毛之地,竟有此古树葱茏,是为奇观,因皆传为观音娘娘护佑殿内,南海大士观音菩萨坐下金毛巨犼,手持甘露净瓶,慈眉善目,栩栩如生。观音两侧,侍立着善才童子和红孩与各地座南朝北的“倒座观音”不同,这里的观音座北面南,相对大海。其原因,另有一番传说。

蚕沙口天妃宫整个庙宇山门高大,殿堂布局奇特,院内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气象万千。反映出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希冀。

历代先民们于水旱病疫、天灾人祸中,呼苍天,天不垂,央官府,官不恤民。无奈,只有烧香许愿祈求神灵护佑于是,就有了神佛。有了神佛,就有了庙宇。有了庙宇,就有了庙会。

蚕沙口天妃宫庙会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马祖神诞)。平日里当地渔民,南来船客,四邻百姓,香火不断。到了庙会更是空前繁华。

庙会的“迎献”,形成演戏“酬神”,庙会的规模,形成万民商市。尤其天妃宫对面,有宏伟奇谲的蚕沙古戏楼和戏楼上轮番上演的名班好戏,更使庙会名气凭添每年逢天妃庙会,沿海渔民收船晒网,周围州县甚至外省民众、士绅、商贾、艺人纷纷赶庙会于此人如云屯,车似齿密,热闹非凡。

邑人史《蚕沙口天妃宫诗》云:

    年年三月赛天妃,    晒网新从海上归。

    阿姑拈香郎酹酒,    风波无恙水田肥。

代邑人张灿《蚕沙口诗》云:

          海外一荒村,    远视如孤岛。

命名曰蚕沙,    奇费探讨。

斥野恣遐观,    万象罗浩浩。

迤西半壁天,    百里人烟少。

潮声动地来,    南望银山皎。

天外黑云翻,    游龙势夭

海鹤下碧空,    飞鸿入云杪。

古刹创何年,    周垣弥窈窕

法相自庄严,    金碧光皛皛

珊宇翠琉璃,    梁历劫拗。

百尺近层霄,    危楼讶神造。

俨如灵鹫峰,    飞集东溟表。

普天渡慈航,    多应海滨祷。

三月廿三日,    胜会香火

佛头宝篆匀,    殿头

鼓吹杂铙歌,    优孟衣冠姣

弄巧援麒麟。    妆兼素缟

戏狮无吼哮,    宣威露牙爪。

登山百二重,    驾峰

惊起海龙王,    莽涛万顷淼。

杂剧斗繁华,    百技竞拙巧。

众聚似云屯,    群观如堵绕

停车齿密排,    联绮雁行袅。

尽是欢喜缘,    嬉游除烦恼。

……            ……

席地设    海味甚饫饱。

青虾大如拳,    蟹黄金玉宝。

陶然酌数杯,    临风已醉倒。

……            ……

霓裳一曲阕       响遏行云渺

论兹眼福奇,     我愧东坡老。

……             ……

           从古人的诗句,可窥知当年天妃宫之神奇和蚕沙口庙会繁

到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庙会聚集数省杂耍艺人、各地风味小吃、京货广杂、洋片木偶,有一番情趣。对面古戏楼上评剧班团,登台上演传统和新编剧目,庙前广场也搭起皮影影台昼戏夜影,鼓乐连台庙前楼上,载歌载舞当地渔民也常于庙会上同来自津、京、关内外的农商交流物产,共丰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天妃宫被改建为学校,“破除迷信”,神像被拆除

“文革”“破四旧”,古戏楼、天妃宫同时被毁。

改革开放,恢复文物,发展旅游,当地村民自动集资,于1992首先复建了天妃宫。

复建的天妃宫,仍座落原天妃宫旧址,正殿保持原殿风格,而且各部位都有原天妃宫的砖、石、瓦、等材料。塑像先立天妃三仙娘娘因是村民自建,囿于彼时条件,故从规模到工艺尚未能完全复原。

天妃宫复建后,即成为一大景点,逢三月二十三庙会,现旧日繁华。且近年交通发达,已非往日所比,辐射更广,游人更多。每逢庙会,从庙会的前三天起,来自当地、外省、京津的民众,有港台同胞,日韩外商,一时人如潮涌。届时,通往蚕沙口的公路上,大小汽车,首尾相接,喇叭嘀嘀,连绵不断。到了庙会日,自五里之外的柳赞镇起,就人堵车塞连绵五六里,虽有大交警维持,赶会民众,只能渐次行。

炎黄情结,民风民俗,妈祖文化,古迹文物,在改革开放中重光。

 

 

[注释]
 

《天妃显圣录》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长崎图志寺像》(日)

《金台纪闻》

《读史方舆纪要》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