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曹妃甸文学

故乡的情愫

发布:2014/11/12 10:56:17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编辑:墨白

故乡,我们冀东叫做“老家”,是父亲生长的地方。人们一提起故乡,往往总是勾起乡思、乡愁和乡恋,往往都想起鲁迅笔下的荒村,蜿蜒的小河,和那萧瑟的风。我没有出生在“老家”,过去的记忆也往往是模糊的村庄,漫卷的黄沙,和那村口晨雾里影影绰绰送别的身影......

在我小的时候,我回老家的次数并不多。在我的记忆里,比较清晰的也就是一次。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回老家,给我留下了较深的记忆。也许是很少回老家吧,那时的我很认生,也很羞愧,总是躲在父亲的腿边,跟着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拜望各位尊长,认识自己的叔伯兄弟,叔叔婶婶,大伯大妈,爷爷奶奶。那时我不懂人伦,也不分不清亲疏远近,只是在脑袋里犯迷糊,我爷爷奶奶不是死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爷爷奶奶呀?他们都是谁跟谁呀?直到成家以后,我还在论辈上搞不太清楚,让妻子抓了笑柄。

说实在的,小时候对故乡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觉得人多,认不清谁是谁;只是觉得穷困,只要老家来人了,就是借钱要米度春荒。除了在瓜田里吃瓜随便的美好记忆外,还有就是觉得他们都对自己很亲热。也许是小,不懂亲情,他们对我太亲热了自己还感到很不自在,也很不习惯,有时还傻傻地问父亲,他们怎么对我那么亲啊?父亲总是笑着说,傻孩子,我们不是家里的么!啥是家里的?难道还有家外的?现在大家也许笑我分不清亲门近枝,可是                                                                过去长路阻隔的年代,哪个远离故乡的游子,他们的下一代不是孤独中长大的呢?缺少亲友的眷顾,哪懂亲情的珍贵啊!

等我长大了,外出求学了,远离自己的家乡,远离了故乡,才渐渐的体味到了乡愁!渐渐地对古人说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有了一点体会;对于乡音有了别样的亲切,对于乡情有了别样的理解,对于老乡也有了别样的热情!

参加工作后,虽说回故乡的机会多了,但也就是拜拜年,看看老人,当天来当天就走,交流的内容有限,续念感情的时间很短。那时的大概印象也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亲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没人再找我们借钱要米了,时不时还给我们送点花生,白薯等土产,说是老家的东西味好,做出来好吃!!

说来也惭愧,我对故乡的好感,对故乡的眷恋,其实就是始于自己过了不惑之年。那是一次次回故乡参加葬礼,才知道了家族的庞大;那是一场场婚礼的宴饮,才认识了很多出门在外的亲人。真正给我震撼的,是父亲后来给我讲了会说六国话的三爷;会造小火车的四爷;经商致富的五爷等等故事后,才使故乡在我的大脑里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才有了亲近感!每每想到三爷出门在外不忘对亲人的照顾;每每想到四爷宁死不与日本人合作;每每想到五爷兴学重教回报乡梓..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对前辈的敬仰,就充满了不断向上的力量!

漫漫乡思路,淳淳游子情。对于故乡的印象,我只能说,小时候老家就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到了青年老家就是一个个亲人;到了中年老家就是你的根,连着你的血脉;直到现在,我才感到故乡是一坛醇酒,它是用亲情做酒基,用乡情做酒酿,再乡音做作料发酵的一坛醇酒。你喝一口,它順喉;你喝两口,它上心头;一顿开怀畅饮之后,故乡就在梦里头!!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