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师情”的那碗烩饼
这是65年前的一桩往事。
1949年我小学毕业。当年2月到滦南县报考师范。带领我们考学的是班主任赵志宜老师,考试结束后的2月9日,在实验小学的北墙上贴出了录取红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竟荣登榜首中了“状元”。当时我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溢于言表,陪考的赵老师更是喜出望外满脸堆笑。面对人山人海观众的仰视与赞誉,我师生二人沉浸在了无比的欣慰和惬意之中。时近中午,老师满心喜悦的对我说:今天你荣登榜首中了状元,是你的光荣也是我的荣耀,咱要庆贺一番,我请你下饭馆,以吃相庆,对你好好犒劳犒劳…… ”在面不可却得情况下,我紧跟老师走进了饭馆。落坐后他又欢声笑语的对我说:今天咱吃的是“庆功筵”,想吃啥由你“点出儿”。这一下可难住了我。我这个从没迈过饭馆门坎的穷人家孩子,那知道吃啥好哇!我只好怯生生地说:老师!你看着办吧!老师见我实在不能在吃啥上“点出儿”,就爽快地说:那就来一碗饭菜全有的烩饼吧!我听后急忙点头称是。不一会,“跑堂的”把一碗香味四溢的烩饼放在了我的眼前。这碗萍水相逢的烩饼,它散发着师生情谊的甘甜和醇香,我吃在嘴里暖在心里。为了陪伴我吃好这顿“庆功筵”,老师特意要了一壶白酒,他边喝边谈,趁着酒兴对我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嘱咐。他说:“人这一辈子都要过好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四道关,你这第一关算是旗开得胜了,但后边的三道关,事还很多,路还很长,你要记住两个字:一个是‘正’,要正派做人;一个是‘勤’,要勤奋做事……”听着这感人肺腑的句句箴言,我深深感到:这碗烩饼的筵席,不仅是“庆功筵”,更是教我做人的“诫勉筵”,也是教我做事的“奠基筵”。
晚上,我回到了入住的南街大车店。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这一日的烩饼喜筵成了我思念“师恩”的导火线。对一宗宗“师恩帐”我浮想联翩:我上小学的六年,那时候家里穷,老师对我的资助一直坚持了六年,我书包里的纸墨笔砚有多一半是他掏钱给我买的。他是我学习成长的主要靠山,怎样学习,怎样做事做人对我有很多的引导和相劝。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得了一次伤寒病,为给我补课,他每晚打着手电筒来我家辅导,有一次竟摔伤了腿。在我身上他有满腔的恻隐之心,有一年冬天,我没能及时穿上棉衣,他从自家做好了里面三新的棉袄,给我穿在了身上......由一碗烩饼引发我联想的这笔笔“师恩帐”,见证了古有的一句名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时过境迁,一碗烩饼的这件往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它是师恩重如山的一帧缩影,也是师爱深如海的一份见证,所以65年了我仍铭刻心底缅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