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与史料的巧妙集合
传说与史料的巧妙集合
——评长篇历史小说《大唐曹妃》
杨立元
由刘兰朝、孙梦成合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文白相间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它的出版为曹妃甸文化填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这个科技之岛添加了厚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此书既是作者多年对曹妃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曹妃甸因曹妃而得名,一个千古留存的小岛,如今成为了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国人注目的地方。关于曹妃的传说由来已久,并有曹妃殿残迹的留存,所以发掘曹妃甸文化、促进科技的进步就成为了《大唐曹妃》作者的一种使命。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和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在曹妃曾经生活的区域内,寻根溯源、追古问今,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传说与史料的巧妙集合,历史与现今有机结合,虚构与写实完美契合,给曹妃美丽的人生写生,美好的形象塑像,并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一形象所负载的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彰显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促进当前乃至以后地域文化建设,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孙武勋:《 大唐曹妃》序)。
这部长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或曰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曹妃这个具有大爱之心、大义之举、大仁之德、大侠之气的由渔家女成长为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妃中的“这一个”。她的生命历程坎坷多艰、饱经忧患。她在逆境中增长人生的智慧,在磨难中历练生活的能力。她出生后就因为是女孩险些被抛弃,稍大后母亲去世又遭继母虐待,但她从不逆来顺受,而是敢与命运抗争,勇与邪恶斗争她她打破了女人不能下海的旧例,与父亲下海捕鱼,为了不受恶霸的欺凌,又外出习武,逐渐从一个弱女子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奇女子。后因与唐皇奇遇而召为妃子,走入皇宫,并积极参与唐皇治国济世救民的活动中。在宫廷的争斗中,尤其是在玄武之变中她经历了爱子被害、诸妃陷害的巨大心灵创伤,但她忍辱负重、以德报怨,以强烈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积极协助唐皇治理朝政、救国救民。尽管唐皇在他人的挑唆下对她有一些猜测误解,她对唐皇的爱情始终坚贞不渝,因而深得唐皇的喜爱。她不甘心于过皇宫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与唐皇一起东征,征途中对其体贴照顾,并献言献策,冲锋陷阵,安抚乞丐,为受伤的将士施方疗伤。在返程探亲的海上,她不顾安危而抢救遇险的难船,最后因积劳成疾而香消玉殒于海岛上,成为了故乡人民历代传诵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这个悲美的人物集萃中华女性的美德,她的外柔内刚、忍辱负重、惩恶扬善、扶危济贫、舍己为人等美质成为了曹妃甸精神的源头。在她的身上所显现出的悲剧之美,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昂扬向上、净化心灵的审美感受。同时作品还把她独特的命运变化置于唐初这个特定的百废待兴、治国安民的大背景中,折射出了唐初的时代变迁,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深度和生活厚度。这样就给曹妃的生命历程填加上了厚重的历史色彩,使她的人生经历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这部长篇小说的美学力量还在于情节营构曲折有致,结构安排开阂有度,表现手段张弛有序,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这部作品十分讲究故事性,颇具章回小说的章法,情节曲折多变,节奏张弛有度,时空转换自然,故事衔接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小说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因此作品采用了多重的复合式结构方式,即以曹妃的生命历程为主线,以海岛的曹妃家人和唐皇的生活为副线,多条线索或平行或交叉,形成了一个互为关联、紧密缠绕的网状式的图式,同时把激烈的朝廷争斗、东征战斗的场面与人物的感情纠葛巧妙结合起来,宫廷、军旅生活与美丽的海岛景观、风土人情互为穿插,表现出了复杂的历史意味和多彩的人生况味。与此相映生辉的是,作品笔下的乡风民俗、地域色彩、方言土语、人物对白,都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尤其是作品的语言文白相间,简洁明快,巧妙镶嵌其间的诗文更是清新典雅、工整精妙,让人耳目一新,读之兴致盎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唐曹妃》是本土作家经过多年的考证研究而写成的一部反映本土人物的长篇历史小说,文本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史学价值和现实作用,这为我们宣传曹妃甸的历史,弘扬曹妃甸精神,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