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信及其它
发布:2015/6/13 16:16:25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启轩
毋庸置言,互联网已深深地影响了社会进程。不经意间,微博微信代替了短信,成为人们学习的阵地、交流的窗口、沟通的平台。说它不可或缺,似乎也不为过,因为它传播的方式速度、范围与影响,却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以至于它深刻地干预和改变着社会的节奏和规则、观念与判断。不争的事实是,它的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它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课堂。举凡人类到目前为止创造和积累的知识,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学到,其速度之便捷,容量之宏富,亘古未有,云计算、大数据,令人瞠目。以社会科学为例,儒道释三教、经史子集、楚骚汉赋、唐诗宋词,魏晋法帖、明清书画,以及政商企划、人文风物,不一而足,洋洋大观,应有尽有,其可谓“汪洋恣意,深且广也”。
它又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在这个便捷的平台上,世情、人情、友情、爱情,都可“以电谋面”,秒杀搞定。它成全了许多人的梦想,又催生演绎出多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故事。它甚至创造了许多新词“热词”,丰富了汉语词汇。如“顶层设计”、“新常态”、“你懂的”、“蛮拼的”、“且行且珍惜”、“萌萌哒”等,前卫时尚、智慧、理性,亦不乏张力和诱惑。它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无纸化而变得莫名、疏离,更使一些年轻人走火入魔、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一些所谓的“成熟人群”,也情不自禁地成为“低头族”痴迷于网聊,以至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凡事须有度,做事须有分寸。在享受互联网便捷高效功能的时候,万不可“越轨撞线”,即不能超越国家法度和公众共同遵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又不能违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即它必须是有规矩和重法度的。同时,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要有所甄别,不能鱼龙混杂照单全收,开放包容有尺度,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要传播正能量。正能量是对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精华既师古又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我们特有的独特气质,是凝聚人心、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它使中华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有、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我们必须笃信之、遵守之、力行之。
要有定力。定力从哪儿来?定力来自对理想信念的忠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处世为人的境界与操守。这就是我们的底线,就是我们上网刷屏时和进行公共沟通交流的准则。心底是这几条,就会判断清晰、表达有度、论证有据、义理分明、法治森严、进退得当,不会乱了分寸、失了尊严,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明辨是非、不忧不惧、张弛自然、收放自如。做到不为谣言所惑,不为蝇利所诱,不为贪欲所累,在滚滚红尘中“世人皆醉我独醒”。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国家民族大义受损时挺身而出,在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受到挑战和践踏时见义勇为,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大写的人!
要因势利导。高施压,一管就死;放任自流,一纵就乱,历史上的教训尤其深刻。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唯有在法治的原则框架下制定行规,在制度、道义、规则上作出严密细致的技术范本和流程,或设置必守的高地和不能碰撞的“禁地”,违规必纠、违法必办。同时对不同声音、不同诉求,在交流互动中明理,在碰撞剐蹭中纠错,在合而不同中辩证。总之,善用公权力,提高公信度,规范管理,收放有度,维护主流,尊重个性,和谐共处,百花齐放,使我们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工具干净、自有、便捷、高效,成为时代的特质功能和人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