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婚礼
风雨同舟六十载,相濡以沫情永春。月初七号,我们老夫老妻迎来了“钻石婚”。全家四代人欢聚一堂庆贺了一番。欣喜心慰之余,品味“钻石婚”这熠熠生辉的三个字,引起我对全家三代人婚礼的追忆。
1951年,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兴。那年我19岁,母亲过世太早,为了撑家过日子,父亲极力催促我早点成家。为操办这场婚事老人家操碎了心。但因当时的条件所限,喜事却没办出象样的喜气。“新房”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屋里只有三样东西:残破褪色的一个柜子、用铁丝攀了腿儿的一个板凳,还有一口总是见底的矮缸。新娘是借用邻居的一辆牛车迎娶的。正赶上寒冬腊月,我的迎亲穿戴也十分寒酸:棉袄棉裤破的都露棉花套子了,只好在外面套上一层外罩;一顶戴了足有四年的帽子,帽沿都耷拉下来了,实在不能再戴了,我只好当了“光头新郎”。行婚礼的时候没戴红花,没放鞭炮,只是请村里的教书先生写了个喜字插在礼桌上。在桌前我俩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后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婚礼在十分寒酸又突兀喜庆的氛围中就告成了。
这就是我家的第一场婚礼。新婚之夜,妻子问我,婚后过日子有什么打算,有什么梦想!我坦率地说:咱不贪图过高的荣华富贵,只要不再像解放前那样缺吃少穿、颠沛流离,能锅里有米,身上有衣就念阿弥陀佛了......那时的梦想就这么低调,整个国家也像一个蹒
跚学步的婴儿,“身板不硬”没有“底气”,能满足人们的温饱,就是那个时代的国家梦想。
时过境迁,1976年年底,我家为儿子结婚迎来了第二场婚礼。那时“文革”已经结束,国家和我家的生活经济状况大有好转。儿子的婚房是新翻盖的三间砖瓦房,虽然不太大但也宽绰亮堂,桌椅板凳床铺厨柜都一律是新置办的。飞鸽牌自行车,凤凰牌缝纫机.....摆在屋里给新房增添了喜气。迎娶的用车再不是老牛车了,而是换上了新出厂的农用“大斗”拖拉机,开起来快捷方便,足够气派威风的。记得拖拉机开进街道时,一大群小孩兴高采烈的在后面追嬉,街坊邻里的大人们也都说满够喜气!说到喜宴也足够“意思”,粳米干饭、八碟四碗、牛肉炖饹馇,还有一道压轴菜——清水丸子。亲朋好友围了十桌。席间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喜宴过后大家都咧开了嘴,都笑着说,比过年吃的还好,要是在旧社会咋能吃上这样的筵席......
那个年代办这样的筵席是与社会的发展合拍的,要与我家第一次婚礼相比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但要和今天比起来,其丰盛程度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席散之后我直言问儿子,你也成家立业了,今后过日子有个啥想法!他思索了一会儿说:最大的梦想是盼望国家发展的越快越好,现代化的步子越迈越快,我能沾上国家现代化的光,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日子......那时我们国家刚从“文革”阴霾中走出,能有这样的梦想,也是理所应当的。
光阴荏苒,2012年国庆期间我家孙女要完婚,迎来了第三场婚礼。我目睹了迎娶、典礼、宴席的全过程,所见所闻让我从心眼里欢喜。高档车队是清一色的黑色轿车,陪送的嫁妆是绸缎被褥和高档电器,主持婚庆典礼的是从外地请的资深司仪。我抽空看了一下婚房,孙女将要住进的是花园洋房,三室两厅堂皇富丽绚彩夺目。午宴选择在了一家比较豪华的大酒店。按辈分我坐了“上席”,搬上桌的美味佳肴都是我没见过更没吃过的东西。触景生情,无意间我想起了六十年前我那场让人心酸的婚礼,真是一个天一个地。趁着酒兴我问孙女:婚事办的这么可心,你今后生活的梦想是什么!孙女满脸堆笑地对我说:我要和丈夫携手并肩,共同营造一个能享受快乐能奉献社会的幸福之家。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圆中国梦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听了孙女的梦想之话,我佩服的竖起了大拇指。
仔细想来,这三场婚礼由寒酸变如意,由简朴变丰盛,由单一变多元,这宗宗件件都闪灿着时代变迁的印迹。这个“变”字的缘由就在于,国家的变化之大是“水之源”;社会发展之快是“树之根”。三代人婚礼的嬗变记录下来的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史册”,也是国家历经沧桑中一朵闪光的“浪花”。
六十多年经历的三次婚礼,每次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也都有憧憬的梦想。这三次梦想呈现的是步步登高,由渴求温饱到希冀现代化,再到寄托实现小康。可喜的是这些梦想都已经或正在兑现了。而今,我家和全国千万个家庭一样在追求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梦想。
我今年八十二岁了,即将迎来我家第四场婚礼——为第四代的曾孙完婚。这场婚礼时逢“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天赐良机,其喜庆之乐定会是如花似锦,其幸福之感定会是如日中天。品位这四次婚礼的由苦到甜,步步登高,我确信一个信念:结婚是人生的最大喜事,“盛世”是喜事的“水之源”、“树之根”;源涌才能畅流,根深才能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