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曹妃甸
这是一角正在开发的海湾。
海曾在这里休息过,久远以前退去了,留下了这一望无尽的滩涂,散落着几枚凄美、悲壮的珠贝般的故事。她就这么寂寞的等待着,千年已逝。等的太久了,到处都散发着一种叫做原始的味道,被润泽的海风搅拌着。
我坐的是车的后坐,因为旁边的玻璃是凝重的茶色,所以我看到的外面的风景,便有了一种天地玄黄的的感觉,透着万古的沧桑和辽远,让再浅薄的人也不得不陷入沉思。
路旁偶有苇丛闪过,少者几棵,多者一簇,冷峻的蓬勃着,以前应该是一片苇荡吧。他们短短的,瘦瘦的,在晚秋的枯黄中倔强的挺拔着,似乎还要去涂抹一碧如洗的蓝天。远处片片水域,据说是蟹池或虾田。风过,把水面掀成鳞片样,银光点点闪闪。成群的海鸟在这水面上飞起又飞落,灵动得点缀着海之韵和秋之阳。
车子平稳的疾行在宽敞的通岛公路上,这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卧底海滩的长龙,是曹妃甸岛与海岸的连接路,完全是在浅海上修建。它是曹妃甸大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程。没有这条路,各路建港大军就无法上岛作业,当然,也就无法运送建港物资。我不知道走过这条路的人,还记不记得2003年10月11日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许多工人困在路基上,于是,这里展开了一次人命关天的生死大营救。远去的岁月,也许会淡化这条路的故事。来来往往到岛上的人们走过它,不会更多的在意它,它会慢慢变成一条普通的路。但为了这条路付出过汗水和心血的人,渤海湾的潮起潮落应该不会忘记吧!
窗外吹过来习习的海风,潮潮的,湿湿的,带着点点的海腥味,这就是梦寐中神往的曹妃甸了。
曾一直费解这个名字,这么一片人迹罕至的盐碱地,一个荒凉数千年的沙岛,怎么冠以一个女性的形象,她和一个后宫佳丽有何联系?哦,原来,这里沉睡着一位随唐王东巡病逝于此的妃子。徐徐的海风拂过我的面庞,它也曾同样拂过那位梨花戴雨的曹妃吧。女儿特有的清愁,让我怀想,披坚挂甲的唐王,怀抱香销玉殒的爱妃,该是如何的痛彻,如何的依依不舍,痛到极至的唐王为燕赵古地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此,这沙,这海,这岛,就有了一个永恒的念想——曹妃甸。
曹妃有幸,永驻渤海,历史之上,没有哪一位妃子能如你一样在今天名扬四海,多情的唐王,从此该不用怜惜你的寂寞了吧!
曹妃甸,迎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春天,英雄的唐山人民展开了用蓝色思维改写煤都历史的伟大创举。这个沉睡安静了数千年的沙岛,正在揭去她寂寞的面纱,昂首向着中国“鹿特丹”的壮阔走来。共和国的脊梁将在这里挺立,共和国的血液将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昔日的荒滩,即将在共和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加工、生产、储运为一体的工业群落。恢弘的规模还未尽现,一切只是刚刚起步,但放眼这片处女地,到处都是正在崛起的建筑,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建设的人群,到处都是往来穿梭的车辆……你看,最触目的是哪一尊尊矗立在海中的红色的钢铁构架巨人一般坚挺,背衬是蓝的天,白的云,大的海,航的帆……寄托着6800万燕赵儿女世纪情愿的曹妃甸工程正在波澜壮阔的铺排开来!
今日的壮硕,让人无限感慨,抚摸历史的沧桑,一位面色凝重,身着百纳之衣,吟诵着佛号,手捻着串珠的慈和长者,向我们走来,他一路穿风尘、走日月,携着不弃的情怀和无限的辈悯。
据传,清朝有一僧人自号法本,在岛上建庙修行。小庙常被引为航行标志,他见来往船只因不辩方向触礁遇难,就派一望海僧,白日击鼓明示,夜间挑灯指路。由于海风太大,灯火常被吹灭。法本听说道台衙门有一盏水晶灯,便去化缘。道台不肯施舍,法本就用棉花蘸香油缠在小手指上燃烧,围观百姓都愤愤不平,道台恐激怒百姓,只得忍痛拿出水晶灯。法本燃指化灯一事传开后,有人施银两,有人舍砖石,遂在曹妃甸建起一座灯塔来。水晶灯燃起,来往船只便可辩明方向了。
这是镌刻在曹妃甸灯塔之上的一段故事。
我,和越来越多的人,久久的驻足在这段故事前。法——本,一个多么让人意会的名字!
法本师傅,你为到过这里人,都留下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想头!一位为民请命,不计个人得失安危的僧人,必将于日盛日隆的曹妃甸同在同辉。
灯塔周围,不时有身穿工作服,头戴红色、黄色安全帽的人走过,我知道,他们是正在这里战天斗地的建设者。我随着他们的身影放眼四方的建设场景,我在想,有一种精神从来不曾中断过,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一样的情怀,一样的境界,一样的祁愿!无论是以慈悲为怀的法本师傅,还是曾于风暴潮进行过殊死搏斗的修路人和那些大义的渔民,还有今天这些匆忙的身影。从来历史的永恒与不朽就是由奉献和无私书写的,用互爱与大义支撑的,那些一生追寻舍予而不求索取的人,就必然被人民被历史所铭记,就理应得到万世的称颂,无论他出身显贵还是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