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生活频道 > 房产家居

透过观望看楼市 房地产市场迎来“分水岭”

发布:2010/5/26 12:32:52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做到充足供给,满足长久、基本的刚性需求,从根本上抑制住投机、投资,直正的保障目标一定会实现

 房地产市场在没有了往日的狂热之后,“买方”、“卖方”似乎都在“观望”,不少人以为,目前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或者说“混沌期”,远景不明。但是,综观各种信息、议论,笔者以为,从历史发展的大势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有点处于“分水岭”的味道,就是说,开始回归正轨,走向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这样说的理由,一是理念开始清楚、明朗,比如住宅建设销售的保障性功能,比如倡导小户型、增加租赁房等等,产业的暴利倾向和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开始得到纠正,这一点,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不小的改变。二是政策开始细化并具有操纵性,有 “保”也有“压”,最明显的就是,二套房认定细则的“苛刻”、严谨,让人切实地感到,在保刚性需求的同时,投机、投资的路子,正在不断地被收窄、堵死。三是有区别的货币政策。目前在宏观上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今没有采取普遍的 “加息”行动,但对地产商的贷款却正在收紧,并将有可能采取强制暂停房地产公司的资本市场融资,收紧房企的资金链促其降价销售以回笼资金,实行一种行业的微观调控,其目的不过是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将其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由其他行业接替一部分,逐渐弱化其所谓的“支柱产业”地位。

  有报道说,贸易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压力测试表明,银行资产有着充足的预备,可以容忍相当幅度的房产降价。此类言论和行动都在证实,金融业正在摆正与房地产业的关系,避免形成不少人担心的“绑架”。四是供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以往人们认定的“刚性”需求的强大压力,并不一定有那么大。实在,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正是人们当初非理性、不冷静跟风的“买涨不买跌”、不当的消费理念和投资性的需求,造成了“刚性需求”急剧上升的一些假相。实在,早在前几年,有关强制性要求增加小户型住宅建设比例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的观点、行动,就已经预示,既理性消费又增加供给,这一天早晚要到来。

  这不,据报道,在此次“新政”出台的同时,全国今年住宅用地供给量明显增加,是去年的两倍多。五是宏观调控的持久性。现在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可供采用的政策措施,比如保有税、特别消费税、物业税等,都还没有出手,常为人们担忧的如何弥补由于深度改革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空缺,完全可以不依靠政府卖地而由其他方式来实现填补。与此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业、服务业,鼓励创业、增加就业的举措,正在不断地完善和落实,比如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的出台,就必将吸引、分流不少的“炒房”资本。

  还有,根本性的改革方向也正在逐渐明朗化,早晚要实现新的突破,尤其是打破土地供给、地产开发垄断的新“新政”,正在酝酿。笔者以为,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做到充足的供给,满足长久的、基本的刚性需求,从根本上抑制住投机、投资,直正的保障目标一定会实现。 “不进则退”的改革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这样做,当然,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作为市场化的一部分,笔者以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在呈现着一条螺旋状上升的轨迹。从计划时代的极度短缺走出来,度过短暂的福利分房阶段和最早的市场探索之后,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进一步繁荣,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多样化自主选择的可能,尽管这种市场化并不到位。与此同时,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和政府治理、调控滞后所带来的高房价,在事实上起到了纠君子们的不当需求、催生一系列调控举措的作用,房地产市场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又正在不断地回归它的本位,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市场的发育,已经让这个过程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手房房源、租房市场,自此有了较为厚实的基础,为人们的住房选择和人口的活动、城市化的进程,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我们确信,尽管目前这一过程还不是那么明朗,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假如我们有点耐心,时间将会证实,目前这一时期,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成长发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