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发布:2010/1/18 19:19:38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国环境报记者张楠、曹培锋通讯员吴自民、赵丽辉

  昔日带状小沙岛,今日绿色工业区。

  曾经的河北省曹妃甸,距离陆地18公里,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如今,通过吹沙填滩建成的曹妃甸工业区,面积已超过了150平方公里,风能、太阳能路灯令这里的夜晚灯火辉煌。

  从昔日小岛到现在的渤海明珠,曹妃甸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丰富的发展成果创造着奇迹,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正在唐山湾崛起。

  立足天然良港

  正在建设的曹妃甸新区由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南堡经济开发区和唐海县4部分组成,规划面积达1943.72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原本仅有4平方公里的沙岛建设工业园区时,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说,曹妃甸拥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的发展优势,且地质构造稳定,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面向大海有深槽。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深槽达36米。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一条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的航道。其地理及水深条件,可供开发25万吨级多专业、多用途泊位群体,包括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专用码头与中小吨级中转疏运和散杂码头组合配置,规模优势突出。

  背靠陆地有浅滩。曹妃甸港区后方有大片滩涂,可进行大规模工业性开发,发展临港工业。据介绍,在曹妃甸岛周围填海造地,并不取陆上一粒泥土沙石,只是利用拖船、挖泥船在海中作业,一边吸沙吹沙修建港池,一边淤填围起来的海域。泥沙取自大海,又填至大海,完全实现内部循环,基本不涉及外部环境。

  地下储有大油田。曹妃甸拥有大量矿石、煤炭、石油等资源。2007年,这里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0亿吨,储量规模之大、油层厚度之高为我国少有。

  腹地广阔有支撑。曹妃甸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既为京津冀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又为京、津两市向外转移扩散传统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据介绍,曹妃甸将建设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形成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链;还将建设一座崭新的国际生态城。在不久的将来,曹妃甸新区将成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门户、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点。

  发展循环经济

  曹妃甸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从已经落户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以下简称"首钢京唐钢铁厂")和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以下简称"冀东油田"),我们不难理解到"循环"的寓意。

  首钢京唐钢铁厂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高炉——5500m3的大型高炉。同时,首钢京唐钢铁厂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首钢京唐钢铁厂按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充分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基本实现零排放,使钢铁厂具有钢铁生产、能源转换、城市固废销纳和为相关行业提供资源等功能,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全部得到回收利用。除用于焦炉、炼铁热风炉、炼钢白灰套筒窑、轧钢等生产外,利用富余的煤气进行发电,每年发电量可达到55亿千瓦时,占钢铁厂总用电量的94%,基本不需要外购电即可满足钢铁厂的生产用电。

  冀东油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优势,从节能、节水、节约集约用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冀东油田研究制定循环式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采用高效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提高采出水回注率及综合利用水平。扩大油田污水处理能力,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实行集中存放、分类处理,污水处理后回注地层,实现工业废水在油田内部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利用30%~40%的废水。另外,油田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南堡陆地剩余采出水经处理后全部输送至曹妃甸工业区,建立油田与社会的循环经济系统,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条件后,通过管线输送到曹妃甸工业区,此举可以消耗掉剩余的60%~70%的污水。

  曹妃甸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不仅体现在企业,也体现在整个工业园区的循环中。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展览大厅悬挂的一幅循环经济示意图形象地阐释了"循环"二字:钢铁工业高炉释放的低热值废气在实施压差发电综合利用之后,送至焦化厂用于焦炭生产,由此置换出高热值煤气送至钢铁厂用于原料烧结和轧钢。钢铁厂的工业余热经回收用于煤化工和城市生活,以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钢铁厂的工业废渣制成超细粉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重复使用,浓缩废水用于拌和原料,经燃烧消除最终污染。发电厂的冷却余热用于发展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以降低淡水成本。

  谋求绿色跨越

  从2003年正式建设起,曹妃甸工业区至今累计完成1000多亿元投资,被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工地"。今年曹妃甸计划完成1000亿元投资,这意味着每天的投资达到3亿元。目前,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逐步产生效益的关键时期。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一步工程全线试生产,中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集团临港重工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截至今年8月,曹妃甸新区续建项目67个,总投资1001亿元,完成投资309亿元。新区新开工项目225个,总投资2039.8亿元,完成投资229.1亿元。新区前期项目65个,总投资2450.5亿元。

  科学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曹妃甸的"绿色"招牌,绿色港口、循环产业、生态城市是曹妃甸的定位。因其"绿色"招牌,曹妃甸在金融危机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据介绍,今年以来,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集团、大公司与曹妃甸新区签订了重大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曹妃甸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173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曹妃甸这颗"渤海明珠",不仅将促使唐山这一曾经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更将成为环渤海地区腾飞的强力引擎。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