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城变”划出生态轨迹
唐山市为首届曹妃甸论坛设置“预热”环节大有用意。10月15日下午,新加坡仁恒和美投资有限公司一份150亿元开发建设唐山南湖生态城的投资大单,让唐山的生态城市路径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根据当日签署的协议内容,这家新加坡公司要开发建设一个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159.03万平方米、具有世界一流物业和管理水平的国际化社区。而在首届曹妃甸论坛上,正在建设中的曹妃甸生态城自然也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唐山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向,正划出一道生态轨迹。
速度之争
晚了就没有代表性
“基于生态城的构想和投资力度,在我看来这真是很难想象的一个计划。”在曹妃甸生态城规划沙盘前,参加首届曹妃甸论坛的美国哥伦比亚市市长达尔文·海门对记者说。
尽管面对的是一片工地,但曹妃甸生态城的未来形态还是引起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曹妃甸生态城同南湖生态城在唐山市政府的高姿态推介下,宣示着这座资源型城市走生态路径的决心。“未来100年,未来300年,世界上的城市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绝不会是现在意义的城市,我们在这里,会交出一份答卷,会描绘一个新的画卷,来引领人类城市化的进程。”10月17日傍晚,在首届曹妃甸论坛闭幕后,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与论坛召开前一天新加坡企业投资南湖生态城的事件可谓一脉相承。业界分析说,依托两个生态城建设,唐山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路颇有以点带面的态势。
向外界高调推介的背后,隐含着唐山市希望能以曹妃甸那样惊人的建设速度,在国内生态城竞跑中占得先机。
毕竟,竞争对手们的进展同样在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目前国内生态城建设方兴未艾,华北有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位于滨海新区内的天津生态城,长三角除了中国和英国合作的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还有中国和瑞典合作的无锡太湖新城等。
有人说,生态城几乎是二十一世纪每个市长都要关注的新课题。正是在这种关注下,这些生态城个个瞄准了“国际第一”或“中国第一”。
全国生态城建设的竞争态势预示着,晚一步就没有示范性,没有示范性就没有代表性。从这个层面可以感受到,在环渤海城市群的竞争中,自力更生的曹妃甸生态城和国家级的天津生态城短兵相接的氛围。“也只有尽快作出成绩,才能吸引来更多投资以支撑生态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唐山市市长陈国鹰如是判断。
今年,曹妃甸生态城计划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97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06.9亿元。“时间决定成败!”曹妃甸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李可君时常这么激励同事。
在今年3月份新城开工奠基仪式上,李可君带着管委会的同事们在一块写着“起点石”的石头前宣誓。“那时候,除了它,旁边连条路都没有。”管委会成员张红菲说。
5个月后的8月18日,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委会正式迁入生态城综合服务区办公楼办公,并在新址举行了乔迁仪式。
唐山市有关领导认为,这标志着曹妃甸生态城的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加快新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按照规划,近期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要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6万人左右人口规模。“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城市基本框架,用五年左右时间,形成一个服务比较配套的城市。”曹妃甸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薛渤珣说。
根据曹妃甸的宏伟规划,2020年,这将是一座面积74.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的未来之城。“我们现在建生态城市,要不断创造奇迹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李可君对记者说。
就在曹妃甸生态城建设提速同时,唐山对大南湖治理也首战告捷,并向全球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发出了征集规划设计生态城的邀请。
指标之探
建立城市良性循环发展方式
在可感可触的城市变化同时,唐山市的城市规划之变也在延续。
从规划到实施,曹妃甸生态城和南湖生态城的快速发展都是一个创新性的试验样本。近年来,曹妃甸的开发热度骤升,规划总赶不上变化,《唐山市总体规划》也一直处于修编状态。“这些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做了大胆探索,特别是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布局、城市绿色交通、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突破了国内现行的许多设计规范。”唐山市规划局局长林澎认为,突破点最集中的表现在指标体系上。
据介绍,为曹妃甸生态城设计的一套分为7个子系统、141项的规划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很强。例如,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在500米内的可达性为100%;服务设施的方便性方面,在400米范围内享有基本服务功能的住房比率,目标值为100%。基本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学校、食杂店和公共交通。“目前,我国国家或地方的生态城指标体系都是关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目标,还没有出台过专门用于指导物质空间规划和各技术子系统的生态城指标体系,曹妃甸生态城规划无疑是一个突破和尝试。”瑞典SWECO公司的设计师对媒体说。
曹妃甸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李可君指出,“依据这些具体指标,便界定了我们建立起人们住得下、买得起、适宜生活同时又对自然环境友好的城市良性循环发展方式。”
在2007年底,唐山与天津竞争,试图携手新加坡建设国家级生态城,结果未能如愿,但这并没有动摇唐山市要建立一座生态城的决心。此次南湖生态城再次引起新加坡企业关注,也使得那次竞争有了新的结果。
10月15日,南湖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潘树文在与新加坡企业签约生态社区项目仪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项目为期三年建成。“建成后其效应不是单纯的生态景观所能涵盖的,仅绿地覆盖率就达到百分之四十。同时,这里将被建成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生态中心,它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生态城。”
同时出席签约仪式的新加坡仁恒集团总裁钟声坚表示,这个项目是该集团在全球投资决策最快的一个项目。“从考察到论证只花十天的时间。”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双方合作,与唐山市之前就生态城建设与新加坡方面的沟通和相关准备不无关系。
就在两个月前的8月5日,唐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共同签署了编制《唐山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合作协议,着手制定《唐山市生态城市总体规划》。
唐山市生态城建设的标准化准备,已在规划等方方面面开始展开。
就在此次曹妃甸论坛上,唐山市还请与会嘉宾为其出谋划策。
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王如松便直率地提出,“曹妃甸生态城的设计特色不够突出,要充分利用海边上的海,海不光是港口,要制造一种宜居的海的环境,以及平面的设计要变成立体的设计。”
管理之变
挑战旧有城市管理模式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回事,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何具体应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仍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王如松告诉记者,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就曾提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缺位和失灵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瑞典方面的专家介绍,曹妃甸生态城属于“深绿型”,就是要打破能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各个子系统各自为政的格局,充分挖掘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从系统本身的循环性设置不难发现,唐山市生态城建设的目标背后,考验的其实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曾有专业人士提醒说,曹妃甸生态城想要借鉴实施瑞典密集的路网和灵活的街坊设计还存在一定困难。瑞典的城市交通体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道路窄、路网密。“这样的好处在当地显而易见,首先不容易堵车,因为道路窄,路网便可设计得密集灵活些,一旦出现堵车,车辆很容易疏散到其他道路上;路窄同时也控制了车速,避免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加重拥堵情况。另外,从人居的角度考虑,窄而密集的道路有助于形成一个便于行人彼此交流的宜人空间。”唐山市规划局局长林澎分析说。
而反观国内城市,一直是水、电、气、通讯、供热等部门各自铺设自己的管道,且间距较宽,并设多个专门的检修口。路宽与地下管线排布直接相关,管道涉及的部门多了,道路也越来越宽,如何以更节约的道路承载更多功能,同样需要管理者打破以往城市管理模式。“改变这种现实,一则需要国家出面修改规范或者通过专家论证会论证,二则还需要对多个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乃至职能调整。”唐山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
据介绍,瑞典的地下管线,如污水管道、垃圾管道等,是互相挨着布设的,而且管子的直径比中国小,各种管道共用一个检修口,这样一来它的路面便不需要很宽。
看来如何在曹妃甸实现生态城规划目标,还需要挑战旧有城市管理模式,在管理创新上求得突破。
在曹妃甸生态城就瑞典模式进行借鉴实施同时,新加坡企业进驻南湖,又一个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摆在唐山市面前。“将唐山城市版图变成一幅真正的生态版图。”唐山市正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在选择中探索。
让城市烙下“河北印象”
参加首届曹妃甸论坛,记者跟一些来自国内外的代表们交流,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来自韩国的代表可以就山东青岛侃侃而谈,来自新加坡的言必称苏州,来自新西兰的对天津滨海新区充满兴趣。唯独说起河北,若非有相关经贸往来,客人们很难说出给他们记忆深刻的城市来。
这不禁让人思索,河北的城市留给外人的印象为何如此“弱势”?
有人说,这与河北城市在对外推广整体形象上的缺失有关。跟山东、河南城市几乎每天出现在早晨央视新闻频道广告中相比,我省城市整体推出的形象广告少之又少。
有人说,河北城市重工业产业主导的格局,造成城市功能的相对单一,制约了城市特色消费点的增长。
有人说,河北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缺乏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
种种判断和分析,都有其一定道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省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到了追求更高目标的时候。
“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有力开展,让河北城市面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金融危机影响下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形态,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语境下,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产业结构调整正当其时……河北城市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面对着如此多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挑战。能否抓住经济和政策机遇,把大手擘画的城市图景变为现实,已成为河北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唯有此,河北的城市才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新闻
■天津生态城首批公屋开工
10月14日,中新天津生态城首批公屋开工。公屋主要解决生态城内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并为生态城的产业发展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本次开工的公屋共500套,套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和施工,强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实行百分之百精装修。在房屋的设计上大量采取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照明系统、智能供水系统和节能节水器具,具有面积小、功能齐、质量优、价格低的特点。
■崇明生态岛出台建设指标体系
目前,《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已出台,目标是将崇明建成像美国的长岛以及韩国的济州岛那样的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国际竞争力强和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世界级生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