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从“工业园”到“生态城” 生态建设蔚然成风

发布:2008/2/8 16:20:53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前不久,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这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新两国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在中国建一座区别于传统城市的全新生态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中新生态城项目,不仅因其巨大的投资规模受到各界关注,更因其旨在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 
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样板”。

    从“工业园”到“生态城”

    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开始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十几年来,这个工业园发展迅猛,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也推动苏州这个以园林风景著称的城市GDP总量跃居中国第五位。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认为,苏州工业园对于苏州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多新加坡的企业也从中受益。中新两国在苏州工业园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为两国合作建设生态城提供了借鉴。    

    根据协定,中新双方接下来将合资成立一家投资公司进行开发运营。新加坡方面将在生态城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输出管理和运营经验。

    开启城市发展新模式

    拟建的中新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汉沽区20平方公里,塘沽区10平方公里。这一位置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

    根据中新合作规划,建设生态城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据了解,生态城对生态的要求极高,今后,参与生态城开发和建设的各个单位都必须服从参照生态城的相关生态标准。如:为保持生态城的宜居性,要求生态城内住宅的最小土地使用率为40%,容积率为1.2;生态城内的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将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态城外部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也将治理或者搬迁。

    生态城为何“落户”天津

    中新两国政府在商讨合作建设生态城初期,就提出了关于选址的一些“硬性”要求,滨海新区都符合这些“先决条件”:生态城选址范围内用地为盐田、盐碱荒地和湿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符合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的原则;选址周边临近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可以为各个功能区提供服务,也有利于生态城在短时期内取得发展成效。

    同时,滨海新区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生态城选址内规划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启动,2008年可以投入使用,每日可生产5万吨的再生水。

    选址滨海新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滨海新区已被纳入我国整体发展战略,并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里建设生态城,也是一种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生态城建设蔚然成风

    实际上,除了天津拟建生态城外,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也纷纷提出新建生态城,一些传统城市也将生态建设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河北省唐山市拟在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之间的南部沿海地区滩涂上,新建滨海新城,目标是建成生态城市。在2008年~2015年间,规划建设规模约80平方公里,形成40万~50万人口规模。

    江苏省连云港市正着力在东部沿海的盐田和滩涂上建一座“生态城”,把昔日的烂泥滩,建成苏北的小江南。

    一些大城市如成都、沈阳、深圳也提出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和定位,希望早日建成生态城市。

    南开大学教授徐复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城市的一些弊端如人口多、交通拥挤、资源浪费多、环境污染重等逐渐显露,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包括天津中新生态城项目在内,我国诸多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生态城市的建设,既是国家新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城市发展模式革新的迫切要求。(记者 张泽伟)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