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档案馆藏孙中山著《建国方略》(图)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
《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国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置于全部方略之首,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是孙中山的哲学代表作。全书共分8章,集中讨论了认识论问题,以大量事例理论化了“行易知难”的观点,提出:“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该书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有所批驳,在当时对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实业计划》是《建国方略》的“物质建设”,1919年2月完稿。该书提出了发展国家经济的10年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中国铁路10万多千米,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港口10个大的项目。《实业计划》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
《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又名《会议通则》,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特别突出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他说:“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全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由发展也。”另外,开发中国的实业,可以采取个人企业和国家经营两种方式进行。同时,开发中国的实业,还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第一,必须选择最有利的途径吸引外资;第二,必须满足国民最迫切的需要;第三,必须是阻力最小;第四,必须选择最适宜的地理位置。
这一方略分为六大计划,第一计划即是建造北方大港。“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中国该部,必须此港,国人宿昔感之无时或忘。”该港选择在渤海湾,即大沽口、秦皇岛的中间,青河口与滦河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其优势是渤海湾中最近的深水点,冬天里不结冰,无河流淤泥之患,能与北部、中部内地水路相连,居于中国最大的盐产区,“尚有中国现实已开最大之煤矿(开滦矿物公司)”。以北方大港为起点建设西北铁路系统,该系统由八线组成,自东而西、由南而北,延展于整个中国的东北、北方、西北大地上,远至边陲。若是修成西北铁路系统并与西伯利亚的铁路相联络,北方大港则成为中亚、中央西伯利亚最近的海港。这一大港,就是今天日益繁荣的曹妃甸港。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的《建国方略》包括《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两部分,由孙中山先生自己作序,宋庆龄先生题跋,上海中华图书公司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