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直通式气象服务进田间

发布:2015/3/18 9:04:50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3月,春寒料峭,到处还是一派肃穆的冬日景象。而位于曹妃甸区唐海镇李彦斌的毛桃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粉嫩的桃花刚刚谢幕,一颗颗幼小却饱满的果实已挂上枝头。大棚主人李彦斌高兴地说:“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这多亏了我的‘秘密武器’气象宝。”

  老李说的“气象宝”是气象科研部门为设施农业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2014年引进我市,第一站便落户在了曹妃甸。“气象宝”又名“大棚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是一种以3G/GPRS为传输手段的便携式温湿度监测设备,可自行监测设施大棚内温、湿度等气象实时要素。农户可通过“气象宝”显示屏实时查看棚内温、湿度,及时对大棚农作物进行温湿度调节,并能自动接收温、湿度逾限报警短信。

  在丰南区气象局为农服务基地——惠丰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蔬菜大棚前,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上正显示着实时的数据。 “天气对蔬菜生长影响很大,大棚的蔬菜、水果对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要求苛刻,如果仅凭经验,种植风险很大。”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园区负责人舒仲光介绍说,“通过这些观测数据,我们可随时掌握棚内各气象数据,调整农业生产。可以说,现在丰收增产不能光靠经验,要靠科学,靠数据。”

  近两年,市气象局依托“三农”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匹配资金,大力加强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把“气象宝”、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农田气象监测仪器都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集科技性、便捷性、时效性于一身,让农户在田间地头便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气象服务。

  如今,在丰南、曹妃甸等县(区)的海水产养殖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设施农业的大棚中,分别建设和安装了自动气候观测站和“气象宝”,为种植大户们实时提供大棚内的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地温、土壤湿度等气象数据。这些气象监测仪器设备进驻农田、基地,不仅给农户送来了最实惠的帮助,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由经验式向科学化的悄然变化。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把这些气象仪器叫做“农家宝”。

  除了送设备进农田,我市气象部门还组织为农服务专家将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与种植、养殖专家会商制度。遇特殊天气时,及时组织专家联盟成员进行会商,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存在的难题。

  去年8月27日到9月2日,正值虾类后期养殖的关键期,曹妃甸区连续三天出现大雾天气,随后又连续出现阴雨天气,曹妃甸区气象局通过曹妃甸气象信息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短信方式发布最新天气预报、实时气象要素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服务建议,并与农林畜牧水产局水产养殖专家联合会商,制作服务专报,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到各场镇和气象信息服务站。由于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使广大养殖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效的防范,使灾害影响降到了最低。

  与此同步,为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接地气见成效,市、县气象部门通过走访种养大户、经营实体,发放“联系卡”、服务需求问卷,与农林畜牧水产部门联合开展农田调查,组织召开服务用户需求座谈会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服务需求调研,并针对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开展种植结构、作物生长指标和气象灾害的调查工作,完善了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修订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工作流程。目前,全市通过收集规模化农业种养大户以及农业经营实体的基本信息,建立了直通式气象服务用户数据库,开展点对点服务;通过遍布全市城乡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和5000多名气象信息员,广泛传播农业科普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直通式气象服务,是我市气象部门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的新尝试。它打通了气象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补上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短板”,让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