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唐山样本”
这是分管全市工业的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立经过反复调研后向笔者道出的一席慷慨之言。
地处首都东大门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具有130多年发展历史的沿海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素有“京东宝地”“华北工业重镇”和“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称。然而,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煤炭、钢铁、电力、水泥、焦化等传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延续“粗放式”经营和习惯依赖吃“资源饭”的传统做法,经济发展不仅付出了沉重而不可估量的资源代价,而且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巨大生态环境压力和困扰。为此,唐山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中,把工业转型升级、驱动创新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稳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点”。
思维观念转型是“先导”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但思想观念转型是前提和先导。唐山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国家命名的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多年来,唐山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港口等区位优势,逐步构建了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基础能源为主导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特别是钢铁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耐材、炼铁、炼钢、轧钢、冶金机械、金属制品、钢铁物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全市首屈一指的战略支撑产业。目前全市粗钢产量占全省一半左右,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唐山钢铁“一业独大”闻名全国。靠传统产业“发家兴市”的唐山市,近两年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冲击,深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凸显的“双重压力”愈来愈大、前所未有。资源供给能力明显弱化,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直接导致产能过剩、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多年在决策层和企业主体,程度不同地形成了“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和“传统产业大而全,转型升级难上难”的因循守旧观念比较根深蒂固。
对此,市委、市政府认为,加快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早转早主动,慢转会落伍,不转更被动。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唐山市旗帜鲜明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市场主体,从禁锢的思维观念中尽快解放出来,彻底破除“改革创新跟着喊,维持局面守旧摊”的庸俗观念和过去那种“拼资源打天下”的粗放经营发展模式,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作为不二的战略选择,义无反顾地探求振兴唐山工业发展的新路径,让“华北工业重镇”重振雄风,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的“要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奋斗目标。
加快转型升级狠抓“关键”
传统产业在唐山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也是唐山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和雄厚“家底儿”。如今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高质高效地科学发展,就必须首先把转型升级的立足点放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有中生新”。不能盲目“关闭破产”或“自生自灭”。否则,就会“从有变无”,不仅砸了自己的饭碗,还会堵死今后的发展之路。事实上,在唐山和全国各地有许多发展快、实力强、效益高、前景好的企业,大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提升、驱动创新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生”出了新工艺、新产品、新产业、新领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种认识,近两年来,唐山市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再造新的发展优势。一是立足“有中生新”,让传统企业焕发生机活力。以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提升。在钢铁行业利用炉外精炼、动态仿真、自动化炼钢等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的钢铁深加工项目138项,2013年消耗本地钢材1203万吨,高强度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抗震钢筋钢等一批精品钢材产品先后达产。今年前8个月,全市已消耗本地钢材1111.4万吨,较去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焦化行业形成了聚甲醛和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等一批精深加工产品,正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重发展方式转变。全市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431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2.1%,技改项目完成816.4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完成1315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市钢铁、化工、装备、建材、能源等5大行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实现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2%和29.1%。目前,钢铁产业整合资源、转型发展、改造升级、兼并重组、产品换挡升级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二是依靠科技引领支撑,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围绕传统产业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1395个,包括省级项目282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665.2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700亿元,利税900多亿元;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87个,累计完成投资155.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872.7亿元,利税174.2亿元。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发平台105个,省级技术中心79家和10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抢险机器人、片式英晶体元器件、超声仪表和弯管流量计等产品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为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近三年来,以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31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9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增长10.5%。四是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特色优势。近两年,唐山市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衔接、管理机制灵活的产业集群和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链条经济”“板块经济”。到2013年底,全市发展各类产业集群35个,集群内企业达到2147家,配套企业和相关三产企业分别达到884家和739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营业收入4239.3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7家。同时,以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到今年8月底,全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项目达到150多项,总投资790亿元。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境,全市融资机构共有94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3亿多元,建成创业辅导基地51个,帮助2355家中小企业争取信贷支持近100亿元。
转型升级与治理污染抓“同步”
近两年,唐山市紧密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宏伟目标,坚持加快转型升级与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同步抓起,痛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招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去年以来,唐山市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中,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立足全市现状,科学制定了《唐山市2013—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大综合治理减排工程,并把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列为“头号工程”。全面整治钢铁企业、焦化企业、电力企业、水泥企业、燃煤小锅炉、独立轧钢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油气回收治理。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持续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为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规定,使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了强有力的攻防态势和监管机制,使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累计实施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清洁生产重点项目240项,年节约能源440万吨标准煤。同时,重点推进了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冀东水泥(滦县)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全市能源管理中心已建成12个,可实现年节约能源21万吨标准煤。通过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在钢铁企业吨钢能耗达到575.16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2.72立方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TRT发电、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电和余热回收发电等二次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57.8兆瓦。近三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别为6.24%、10.01%和7.6%,今年1至7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63%。按照省下达的淘汰任务,截至9月中旬,全市所有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均已停产,其中淘汰焦炭产能130万吨、水泥产能260万吨;印染行业已提前完成淘汰任务。
新到任的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日前在听取全市工业情况汇报时强调,要重新审视唐山工业的发展现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实施沿海开放带动战略,抢抓机遇谋发展,让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有作为,不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作者: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