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以我“熊猫血”救助陌生人

发布:2014/10/14 19:15:55  来源:曹妃甸区委宣传部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晓悦)她苦苦等候在重症监护室;他急赴北京,“唯愿我的鲜血能让生命重现光彩”。虽然自始至终未能谋面,红色纽带传递的是人间真情——

  献血前要做例行体检,两块大屏幕分别显示着合格与不合格的名单,张宏伟在焦急等待。因为血站对献血者的要求几近苛刻,他担心前一天的一路疲惫和整宿辗转引起血液的某项指标不符要求。“等待结果的那十几分钟我特别急迫。”张宏伟紧张地在走廊里来回踱步,生怕自己被筛选下来,直至看到自己的名字跳跃上大屏幕,才舒了一口气。

  “抽血的针管可有一支圆珠笔芯那么粗呢。”张宏伟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我其实很害怕,抽血时都不敢看针管,眼睛一直死死盯着隔壁那人掳起的袖子。”聊起来,30多岁的张宏伟憨厚地笑起来,好像是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眼前这个说话温和平静的人,却分明就是一名英雄。

  事情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今年7月7日,曹妃甸供电公司员工张宏伟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王倩发的一则消息:一名滦县女教师身患尿毒症在北京住院,在换肾手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急需输血将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而她的血型为罕见的A型号RH阴型血,医院的存量急缺。

  在我国,RH阴型血仅占0.34%,因为稀有又被称为“熊猫血”。而张宏伟恰好就是千里挑一的身上流淌着“熊猫血”的人。虽然与女教师素不相识,但是当天,张宏伟就联系到了患者家属,并特意自费到医院做了各项血液检查。

  第二天早上,由于怕父母担心,张宏伟直到登上去往北京的大巴车上时,才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下午到达北京时,献血站已经关门了。患者的父亲迎来这位陌生的贵客心里又惊又喜、百感交集,留张宏伟在医院边小旅店里一起住了一晚。当晚患者的病情并不乐观,仅一晚上就被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老父亲进进出出一夜未眠。张宏伟也是一样,一夜辗转反侧、焦急万分,他心想,一定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患者。

  第三天,张宏伟五点就起床了,生怕误了时间。在等待抽血的过程中,他心里一直反复默念着:“一定一定要献上!”本来有4名献血者,但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体检化验,仅有两人符合要求。原定每人献血200毫升,可是两人量不能满足病人需求。面对家属失望、渴求的眼神,张宏伟主动要求一人献两人的量——400毫升,也是单次献血的最高量。献血后,考虑患者经济困难,张宏伟又从兜里掏出1000元转交给了家属。

  进京献血,从赶至到离开,由于女教师住在重症监护室,张宏伟一直未能与她谋面......“只愿自己的鲜血能够让生命重放光彩,这样的付出有价值!”张宏伟相信,流淌的血液就是一条联通爱的纽带。

  一滴血,万份情;一丝情,万物青。

  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正在延展一张传递爱心的网。记者电话联系到了王倩,她说自从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后,求助消息通过转发迅速扩散。目前,她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帮助、慰问电话,甚至有远在台湾等地的好心人。

  张宏伟说,他还加入了“中国稀有血型者联盟”QQ群,群友们者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句“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站出来”而集结。从此,张宏伟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对于他来说,保持健康身体,不仅为自己,也为了随时待命,在他人需要时可以挺身而出。

  2010年的一次,张宏伟在群里得知有患者用血时,他立即报了名,然而在抽血前却因查出了高血脂而被拒绝。“当时我很自责,上天给予了我救人的特殊条件,我应当格外珍惜。”从此,张宏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和低脂饮食,如今血液的各项指标完全合格。

  其实,在曹妃甸供电公司同仁心里,张宏伟此举并不意外。公司办公室主任郑志强回忆说,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宏伟就到市抗震纪念碑广场的献血车上无偿献血,也是足足400毫升。“在当下社会,还有不少人在讨论‘跌倒了应不应扶’,而张宏伟传递的正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