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01号首航唐山 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启动
发布:2014/10/11 9:11:43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在目标海域入水勘查作业。记者赵亮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赵亮 李永龙)2014年度河北唐山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昨天正式启动。从当天起,“中国考古01号”将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东坑坨海域一带,开展为期1个月的古代沉船水下考古工作。此次水下考古,是我省开展水下考古工作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专业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自今年9月下水首航的第二站。
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介绍,我省的秦皇岛、唐山、沧州环渤海区域是我国古代北方贸易的重要区域,有许多重要港口,水下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而我省的水下考古工作刚刚起步,大力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据文献记载,滦南、乐亭沿海自宋代至元、明时期就有海运,清代及近代,沿滦南、乐亭沿海北上秦皇岛,东至大连、营口一线,一直是渤海湾北路的重要海运航线。东坑坨正处在这片海域中。随着历史演进,当年这里的众多沉船成为今天宝贵的水下文物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省文物研究所根据当地渔民提供的线索,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水下沉船2处,分别编号为东坑坨Ⅰ、Ⅱ号沉船,经多种海洋物探技术和人工潜水探摸,已基本确认“东坑坨Ⅰ号”沉船为一艘清代晚期铜皮夹板船。
此次启动的水下考古以“中国考古01号”为主工作平台,对这两处沉船遗址开展进一步调查和试掘。据悉,“东坑坨Ⅰ号”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晚期铜皮夹板船,同类型沉船在广东、山东烟台曾有发现,但保存状况均不及该船。此次水下考古调查对弄清船只结构、性质、年代、船载物品等情况,进一步确定其价值,研究确定保护方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