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曹妃甸:北方大港的“旧梦新愁”

发布:2014/10/9 19:15:1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曹妃甸:北方大港的“旧梦新愁”

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竣工在即,欧式风格的建筑显得典雅大方。王天译摄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曹妃甸:北方大港的“旧梦新愁”

景凌飞介绍其公司自主研发的净水设备。王天译摄

中新网唐山10月8日电(崔涛 王天译)今年,曹妃甸的秋天并不冷清。在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上,曾经停滞的大批工程恢复全面开工,新批建的项目也已经破土,很多落户曹妃甸的项目进入生产阶段。唐山湾生态城中一所高校已经竣工,正在等待新生入驻。整个曹妃甸工业区一片繁忙景象。

经历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十年的快速开发,曹妃甸从梦想变为现实,从小沙岛变成亿吨大港。曾经,在争议与质疑中,关于“空城”的诟病长期困扰着曹妃甸;而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7月31日,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七项协议,作为河北省沿海开发的“重头戏”,曹妃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日前,中新网记者再次探访曹妃甸新区发现,其“北方大港”的梦想在不断前行。很多在曹妃甸从业数年的建设者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怀着梦想和激情来到曹妃甸。如今,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追梦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怎样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似乎又成了这些曹妃甸建设者的“新愁”。

河北省的“一号工程”

翻开历史,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到一个“梦想”,要在“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现在曹妃甸附近)建设“与纽约等大”海港。然而由于时局所限,终其一生,未能将该方略付诸实施。

时光跨越百年,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再度被人们提起。这一次,旧梦成真。2003年3月,以通岛公路开工为标志,曹妃甸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至2014年,12年间,曹妃甸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亿元,从一个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化身亿吨大港,并成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7月31日,河北省更是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七项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曹妃甸的开发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曹妃甸视察指导。作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河北省高层领导对其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调研的第一站就在唐山,他指出,要加快曹妃甸开放开发的力度。曹妃甸是河北沿海增长极上的“皇冠”。

然而,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曹妃甸的发展脚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更有媒体将其称为“鬼城”。面对经济环境的压力和外界有失客观的质疑,曹妃甸始终没有淡出河北省高层领导的视野。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视察曹妃甸时明确指出“一定要在曹妃甸再造一个新唐山”、“曹妃甸一定要树立打造世界级重化工基地的雄心壮志”。

如今,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成为河北省四大攻坚战之首,曹妃甸承载着河北省的“蓝色梦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教授表示,曹妃甸积聚了10年的能量,是最有条件打造京津冀一体化支点的。首钢在这里打响了北京产业转移的“第一炮”。下一步,在高等教育方面,北京也可以在曹妃甸建分校。让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成为中央“一号工程”的产业转移集聚高地。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怎样才能顺势而上,似乎成了曹妃甸的“新愁”。中新网记者在曹妃甸采访中发现,在当地各行各业的人的眼中,有了对未来更多的憧憬。但梦想如何成真,也考验着曹妃甸的每一位建设者。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