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新机遇撬动新动力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张笑非 崔玉宝)这是曹妃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14年6月28日至29日,北京市代表团莅临曹妃甸考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提出:京冀两地要“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一个月后,7月31日,京冀两地在北京签署了加强深度融合的七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位居七项协议之首。
曹妃甸将此称为“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
十年磨一剑:蓄势待发
69.5公里的深水岸线,常年不淤不冻,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境内浅滩、荒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可为临港工业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
这是曹妃甸的独特优势。
依托并发挥这个优势,2013年3月,曹妃甸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从而把一个水灵灵的希望拎出海面——
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000多亿元,把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荒岛变成陆域面积21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城,相继完成综合配套的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起了大港口、大化工、大装备、大电力的基本框架,并成为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的最大承载地,首都未来重要的能源、水源战略储备基地——
2005年,首都钢铁公司搬迁曹妃甸成立首钢京唐公司,并历经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调整,于今年5月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和典范;
以首钢京唐公司为代表,目前已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曹妃甸LNG项目已向北京供气,北控曹妃甸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已经启动,首钢二期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电重工曹妃甸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然而,曹妃甸的发展一路颠簸!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市场持续震荡、国内经济深度调整……
曹妃甸在“山重水复”中期待着“柳暗花明”。
正是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撬动了曹妃甸新的勃发动力。
百川归大海:扬帆疾进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2014年6月30日,曹妃甸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北京代表团视察曹妃甸形成的思路观点;
8月11日,曹妃甸区经济分析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号召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升能力,真抓实干,早日把曹妃甸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曹妃甸久积于胸的力量一下子爆发出来——
唐山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蒙旭光说:“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我们跑了几年,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的批复,大干一场的日子,到了。”
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项目部负责人邵文策说:“近期,我们计划着再上一套5万吨的系统,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建立更大的海水淡水项目,在公司自给的前提下,向北京输送淡水。”
……
千帆竞秀、百舸争流——
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完成曹妃甸港保税储运中心、北京建中防水保温生产基地、中兴IDC大数据处理中心等14个北京产业转移项目的签约和进场建设的同时,抓好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港口,是曹妃甸的龙头,更是北京的出海口。随着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把综合大港建设作为协同发展的最大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推动港口转型,促进港区联动;
把城市建设作为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合作,积极培育健康休闲养老服务产业;
……
曹妃甸,追逐渤海湾起伏的波涛,在不断深化的京唐合作中扬帆疾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