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全面深化京唐战略合作 唐山最大的机遇来了

发布:2014/7/8 9:25:32  来源:唐山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新纪元

  6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率领北京市代表团一行80余人,在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等省领导的陪同下,就加强京冀工作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到我市考察。代表团先后考察了曹妃甸湿地文化旅游度假区、首钢京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港口建设、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唐山湾生态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南湖生态城唐山2016年世园会址,听取了曹妃甸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并出席了河北省·北京市工作交流座谈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阶段,北京市代表团一行来唐考察,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的具体行动,也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推动,标志着京冀、京唐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北京与唐山渊源深厚,双方合作由来已久。北京市代表团刚一抵达,市委书记姜德果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早在1958年,首钢就在迁安开矿建厂,我们协同发展的历史已有50多年; 90年代初,两地共建京唐港,既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也打开了北京的出海通道;2003年,曹妃甸开发建设拉开帷幕,首钢搬迁曹妃甸随即启动,成为京唐合作的一个典范。唐山与北京的这种联系,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有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深厚的历史渊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把两地人民、两座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京唐合作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考察座谈中,北京市代表团对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承载平台等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围绕推进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规划对接等方面与我市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北京市代表团的这次成功考察,进一步凸显了我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描绘了京唐合作的美好蓝图,开启了京唐两地深入合作的新纪元。

  新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给我市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锐意开放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也是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关系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未来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转型升级绝非易事,我们面临稳中求进的繁重任务、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改革创新的诸多挑战。这既需要我们激发内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质量,同时也必须扩大开放、广借外力,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优势,发展自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深化京唐合作,必将促进更多现代产业和优质生产要素向我市聚集,提升区域产业对接合作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开放合作将带来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文化、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多的优秀人才智力,这都有利于我们摆脱资源依赖的发展路径,走上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正如省委书记周本顺所讲的那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切实用好。

  抓住这一重大机遇,首先要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加速打造曹妃甸经济增长极。北京市的领导在考察中指出,“曹妃甸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独特,进入了腾飞的时候,发展前途无量”,提出“要以曹妃甸产业园为重点,联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项目向这里聚集,特别要深化首钢与河北的合作,统筹首钢北京地区和曹妃甸园区的发展,推动在京的加工制造业向园区转移,引导装备制造、航空、高铁零部件等要素向园区聚集,在曹妃甸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使曹妃甸产业园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指出,“合作共建战略功能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头炮’,走好这一步棋能够有序带动后续一系列的产业和功能转移,力争在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上率先取得成效”。在这方面,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曹妃甸区域优势,以首钢、北控等企业现有项目为基础,合力解决资源、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区”。由此,我们看到了曹妃甸更加光明的前景,也找到了加快曹妃甸开发建设的现实路径。要坚持“港、产、区、城、路”统筹推进、全域开放,尤其要深化与北京的战略合作,善于借重北京品牌,以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为重点,注重发挥首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综合大港,加快产业聚集,完善园区功能,推动港城建设,努力把曹妃甸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早日实现省委、省政府在曹妃甸再造一个新唐山的目标。

  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必须依托我市重化工业的基础优势,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北京市的领导在考察中指出,“要认真做好产业对接工作”,“引导首都功能向河北疏解,推动产业链条向河北延伸,促进更多要素和资源向河北聚集”;要通过“发挥中关村产业园区创新驱动作用”、以及支持“企业主导的生产基地建设、园区主导的品牌输出、协会主导的产业链合作、政府主导的全面合作”等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协作。这为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了强大助力。要紧紧扭住产业对接这个核心,围绕“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有针对性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并借势扩大开放招商,广泛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借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唐山重化工业的升级版。

  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必须主动顺应产城互动规律,努力提升城市层级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人口聚集,离不开城市的功能配套。北京市的领导在考察中指出,要“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做好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布局”,“新增教育、医疗资源主要考虑与河北共建共享”,“支持北京的职业院校在河北独立或合作办学”,“深化文化体育方面的合作”;要“主动引导一批医疗和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包括引导一批中职学校向外疏解,支持有条件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河北办分校,支持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对口支援、办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向河北发展”。这些,都为我们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创造了机遇。要着眼于构筑以市中心区和唐山湾生态城为“双核”、以中小城市为“组团”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尤其是注重吸引北京教育、医疗机构的增量或整体存量向我市布局,承接北京一些康复中心、养生养老等社会性服务机构向我市转移,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新理念·新征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抓住并用好这一机遇,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起新的理念。在全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姜德果就针对一些人“京津虹吸大于辐射”的抱怨,深刻指出,那是“为自己找借口、没出息的表现”。这次,他又对北京客人坚定地表示:“过去有人讲‘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认为大树底下不长茅草、杂草,但是长人参、长灵芝。我们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作最大机遇,把服务好北京作为唐山的重要职责,北京满意的最大化就是我们利益的最大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学军也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主动地把唐山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考量,从项目、交通等一件一件具体事情抓起,把优势发挥出来,把潜能释放出来,真正在分工中实现协同、在协同中实现共赢、在共赢中实现跨越发展”。

  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破除封闭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理念,破除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想,树立在服从中赢得地位、在服务中赢得发展的开阔胸襟,以一种主动配合的姿态、积极有为的状态、开放合作的胸怀、互利共赢的意识投身到协同发展中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尤其是在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产业合作、利益共享等一整套机制办法,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的合作区管理和开发建设模式,实现共建、共管、共享。要主动把我们该担的责任担起来,继续下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在能源原材料供应、农副产品供应、淡水供应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当好京津的坚强后盾和“护城河”。要千方百计让我们的发展环境好起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规划建设,在简政放权、加强服务、提高效率、推进公开、强化监督上拿出更多的硬招子,加紧完善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靠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一个地方的发展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京唐战略合作,就是我市发展紧要处的关键一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站位全局、肩承使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加速前进,奋力开创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建设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