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生活频道 > 房产家居

房地产调控淡出中央决策 拉低房价将靠保障房

发布:2013/12/16 17:45: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明年任务

  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粮食安全:进口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绝对依赖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的第一位。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粮食安全”提至如此高度。

  长期以来,粮食安全被历届中国政府所强调。从2004年以来,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的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年关注三农问题,其中,就包括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从“一号文件”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粮食安全在经济生产中的位置是否有所变化?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此举已将粮食安全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在粮食生产方面,今年,中国粮食首次出现“十年增”。如此形势下,为何还要强调“确保产能”?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这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关。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农产量非常低,而且农民家庭式作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对此,易鹏建议,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种植业,将会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他认为,今后将通过现代化方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方式可能由此前的松散型,转向规模型、集中型。

  保障方向:立足国内、适度进口

  政府对粮食安全的强调,在强化“量”的同时,也提出了保障方向:即立足国内、适度进口。

  然而,中国粮食进口近年来呈现扩大化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此外,领导人出访时,也加大了粮食进口的重视程度。比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东南亚与欧洲时,均谈及农产品进口:从泰国进口大米,在东欧与多国总理会谈时力主扩大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此形势下,“适度进口”如何理解?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此前坦言,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

  易鹏认为,“适度进口”的用意是用国际市场保障安全,近年来粮食进口量较大,但粮食属于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中国市场。因此进口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绝对依赖。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防控债务风险首次单列,地方债审计结果或近期公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首次单列。分析认为,由此凸显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程度,中央高层对此也不再回避。

  对地方债不回避

  在2011年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就已经提出,但都是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内容。而今年的会议上,防控债务风险被单独列出,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这是中央首次把控制债务风险列为一大任务,是未雨绸缪的表现。

  对于地方债的态度,此前,中组部已经宣布将“债务”加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中。此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也是加强省级政府对下的监督责任。

  化解地方债值得关注

  管清友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或近期公布。此后,中央将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控,这势必要求相关监管部门规范融资,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债务不可能保持此前的高速扩张。

  西南证券研究与发展中心业务总监许维鸿则认为,2014年如何控制地方债值得重视。中央提出要严格举债程序,预计将在立法上进行控制。此外,化解地方债是金融机构的商业机会。

  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4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房地产调控不再提保障房供应成主题

  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房地产问题的阐述中,并没有提及房地产市场调控,而是要求“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分析认为,这代表中央房地产调控思路已经转变,还权于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加强保障房供应。

  房地产调控逐渐淡出高层决策

  高房价是近年来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一直是中央调控的重点。在2012年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2011年更提出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但房地产市场却陷入越调控越涨价的怪圈。

  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住房问题的关注点已经转向,不再将控制房价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而是强调建立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这在10月底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10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住房问题的表述中可见一斑。这两次会议上中央都没有提及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三中全会后,房地产调控一词使用频率非常低。

  “商品房方面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解决”,易鹏预测,目前限购这一方式可能不是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基本方式,未来可能会松动。

  还权于市场,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想的重点之一。全会公报中,“市场”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升为“决定性”。

  以保障房满足刚需拉低房价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房的供给。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博士陈秋霖则表示,从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来看,中央希望通过加强保障房建设来解决大部分人的基本住房需求,而商品房方面则交给市场。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今后房地产调控将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放开高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保障低端,强调社会民生功能。

  这在此前已有预兆。

  今年来,住房保障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透露,今年全国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截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了这一任务。

  三中全会前召开前夕的中央政治局学习(10月29日)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已明确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此外,北京此前刚推出了“自住型商品房”,地方政府已经加大力度对保障房以及对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关注和行政干预。

  一系列举措,中央对房地产新政的思路和指向也可见一斑。

  易鹏认为,目前部分地方已实现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就是为了要解决目前该“保”的一部分。

  多位学者均认为,通过加大保障房,可以解决民众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从而拉低市场房价。

  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专家多预测经济增速目标为7 .5%

  对于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人来说,从中解读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重要看点。对于明年的经济增速,会议是这样说的,“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7.7%,这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低于8%。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社科院专家日前曾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或与去年持平,同为7.7%。

  那么对于明年的目标,什么是既能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呢?专家多数认为,明年经济增速目标或为7.5%。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中央政府尽管不会那么强调GDP,但GDP的价值,增长的价值还是在的,只不过是希望增长更有质量,没有后遗症。他预测明年GDP增速目标会定为7.5%。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陈秋霖也同意7.5%的预测。他主要从就业压力来判断。他认为,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下调到8%以下,但为了保证就业的稳定,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强调稳定就业的重要性。综合判断,7.5%的目标可能性比较大。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则认为,现在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他个人建议将增速定为7%,但预计目标确定为“7.5%”的可能性比较大。

  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连续四年定调“稳健”,明年实则偏紧

  连续三年在货币政策上保持“稳健”基调,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分析认为,尽管名为“稳健”,但其内涵实则偏紧。

  大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与经济冷热水平、物价增长水平息息相关,在经济过热或通胀水平均有所抬头的时候,货币政策往往会扮演逆向调控者的角色。

  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9月起恢复走高的C PI增幅仍引起市场警觉。6月“钱荒”之后,利率中枢显著抬升,并造成社会融资萎缩。有分析认为,此形势或导致明年经济再度下滑。

  基于稳增长的需要,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呈现出“稳中偏紧”的特点。今年考虑到物价调控方面的压力,货币政策将实现真正的“稳健”,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均不大。

  此外,结合目前国际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此前大投资、宽货币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1999-2006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2003年之后,贷款、投资等快速增长,导致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曾不断微调。尤其2008年底,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基调也一直延续至2010年。2011年起,中国开始重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常,货币政策的出台必然附带一系列经济政策与货币工具。比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实施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当年银行信贷规模增至9万亿元。

  业内人士建议,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此外,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此外,昨日会议也强调了影响经济形势的多个不确定因素,包括“大国货币政策”。

  “大国货币政策”,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管清友解释,所谓大国指的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国都在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基于对世界经济总体判断,明年将会对中国造成比今年更大的冲击。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则认为,强调国外的不确定性,说明中国政府对国际的看得越来越重。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