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天然深水大港托起经济巨擘
曹妃甸码头
码头上停泊的巨轮、港池旁矗立的座座塔吊、泛着片片银光的纳潮河、临港商务区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以及首钢高高的厂房、中石化圆圆的储油罐……,正讲述着曹妃甸开天辟地、艰苦创业的传奇。
曹妃甸,拥有岸线69.5公里,岛前深槽36米,是渤海最深处,港口常年不冻不淤,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钻石级”港址,可建260多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成为了她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大港优势,而且又紧依京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带、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中心,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十年曹妃甸,却沧海桑田,改地换天。
一个曾不足4平方公里的荒滩小岛,经十年吹沙造地,战天斗地,已拓展成210平方公里的陆域。如今的曹妃甸高楼林立、企业巨头纷纷入驻,已成为大开发、大建设的投资沃土,也是河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首战之地,我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的主阵地,更被誉为“黄金宝地、耀眼明珠”。
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举足轻重
曹妃甸不仅拥有天然深水大港,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10亿吨以上,年产原盐200万吨,拥有浅滩、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现有存量土地200多平方公里,可为临港产业布局、港口物流贸易和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充足的用地。
这里已是海陆对接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了对接环京津、环渤海,面向三北,连通全国的路网体系,成为中国三北地区、内蒙、外蒙乃至西伯利亚东出西联的重要出海口,通向韩国、澳大利亚、秘鲁、日本、巴西等国的海运航线十分顺畅。
优良的港口资源、北方重要的海运枢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腹地纵深奠定了曹妃甸在河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入推进,曹妃甸已成为河北及我国北方地区钢铁、化工等产业科学布局并实施提质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级示范区,也成为京津企业迁移和南资北移的理想落脚地,同时,吸引众多外向型企业和资源型企业聚集,借助港口优势,推动临港经济快速发展。
首钢从北京迁到曹妃甸并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和唐钢进行了重组,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实施创新提升,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已成为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随着曹妃甸的崛起,未来几年其将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挥引擎作用,这将有力推动环渤海区域各港口避免无序竞争,促进分工与合作,以强大合力加速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强我国第三增长极的培育。
开发曹妃甸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成为河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强省和深入实施沿海战略的重要载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这给曹妃甸的快速发展又带来新机遇。
习近平、李克强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曹妃甸视察指导工作,这在河北省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曹妃甸在国家发展建设中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更是把开发曹妃甸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河北重要增长极”,在政策、财力、智力、物力及人力等各方面给予全面保障,推动具体规划制定和实施。
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验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越来越多的“国字号”,使曹妃甸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也担负起了更多的重任。
完善港城功能发展综合贸易大港
要聚财气必先聚人气。曹妃甸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项目吸纳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港城。重新制定了“七通一平”标准,使园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临港商务区食宿、购物、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解决职工每日往返于曹妃甸、唐海、唐山等地的“走读”问题,在商务区建设了200万平米商业住宅,部分职工已入住正式成为“港城居民”。
曹妃甸可建设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液体化工、件杂货、木材等5万吨级以上泊位131个,“十二五”末,设计通过能力可达5亿吨。目前,曹妃甸已建成泊位47个,在建26个,设计通过能力达4.54亿吨,预计今年全港吞吐量有望突破2.3亿吨。
为加快和完善与港口建设配套的生产力布局,曹妃甸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曹妃甸现场办公会精神,制定了“6677”发展战略,即要集中打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招商引资、提升融资能力和港口物流等“六大攻坚战”,全力做大煤炭、木材、钢材、矿石、燃气、可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挖掘用好港口、燃气、电力、土地、税收、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七大优势,做实做强港口物流园区、钢铁电力园区、化学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园和中日生态工业园等七大产业园区,推动开发建设在工作思路、理念、路径、方法上实现新的重大转变,努力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为拓展港口业务,增强港口造血功能,曹妃甸积极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以港口物流园区为主导,启动实施了煤炭、矿石、木材、钢材、天燃气、可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信息和交易平台开始试运营,建筑面积20万平米的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近百家流通企业陆续完成注册已开展经营活动。开滦动力煤储配基地、综合保税区触摸屏检测配送中心、广泛市场等一批港口物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飞马国际大型物流等一批物流项目成功签约,港口贸易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港口物流园区将依托6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打造中国北方铁矿石现货交割基地、中国最专业的现代矿石物流基地和全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依托煤码头(设计通过能力3.2亿吨)和大秦铁路迁曹线、蒙冀铁路,打造国家级煤炭储配基地、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我国“北煤南运”第三通道和世界最大的煤炭下水港,依托曹妃甸通用码头和腹地钢铁企业,建设国家级钢铁电子交易平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钢材下水港和交易中心。
完善园区功能强化项目支撑作用
工业区是曹妃甸区的经济中心,是曹妃甸开发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目前,曹妃甸正全力打造产业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保障优越的七大产业园区。
港口物流园区总面积62.02平方公里,可建设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液体化工、件杂货、木材等5万吨级以上泊位131个,重点发展港口运营、仓储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贸易、分销、配送、加工以及与港口物流产业配套相关的服务业,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能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集疏贸易大港。其中,矿石码头一、二、三期工程、煤码头起步、续建工程等1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煤码头二、三期工程,华能煤码头,LNG码头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石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5个重点项目正在前期谋划阶段。
钢铁电力园区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将重点构建以精品钢铁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火电、海水淡化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高效综合利用资源、能源的循环经济型工业化园区。目前,已有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华润曹妃甸电厂一期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唐钢精品焊管等28个项目正加快建设。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华润曹妃甸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正在推进。
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2.6平方公里,东部预留面积68平方公里,将建成大型临港化工基地,环渤海油气储运中心和中国北方化工产品贸易集散中心。目前入区项目17个,总投资1036.4亿元,其中中石化1000万吨商业原油储备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益海嘉里油脂精细化工、华谊化工产业园等11个项目正在建设、前期5个项目正在谋划开工。
装备制造园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将依托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建设一批大型港口机械、石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临港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注册企业66家,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集团临港重工装备基地等已投产,在建项目38个,总投资6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11个,华电重工二期、高端汽车配件基地等15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综合保税区项目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将依托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研发设计、出口加工、商品展示、检测维修、港航服务等十大功能,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税收、大物流”等特点的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及现代服务业,形成东北亚自由贸易示范区。目前,万世春国际仓储物流中心等29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11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今年5月份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行。
生态工业园规划面积33.64平方公里,遵循可利用、可循环、可持续原则,以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建设成为国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世界领先的低碳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区。目前,已有签约项目29个,近100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器、孵化器、节能环保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等主体建筑正在建设。
新兴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3.84平方公里,将重点引进高端服务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曹妃甸产业竞争新优势。目前,园区已签约落地项目7个,其中投资113亿元、预计年销售额达120亿元的国泰造纸基地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氧化锌项目已开工建设。
通过壮大园区经济,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约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加快培育了一批“行业巨人”和“企业航母”,发挥了区内2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能够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庞大产业集群。
今年曹妃甸安排亿元以上项目202项,计划总投资3789.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0项,总投资277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