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让百姓得实惠
当年初,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改善民生工作的年度实施意见,对年内实施的“民生八大工程”、34项具体工作,逐一明确重点任务、工作举措和责任单位,实现了民生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我市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放到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有所保、住有所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民生投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2年市级财政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了75%,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就业扶持范围不断加大。到2012年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低于省控目标0.52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
教育扶贫扶困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启动“百校帮扶三年行动计划”,选取196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对209所薄弱学校对口进行帮扶;积极筹措资金,对77所农村薄弱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1000多套;全力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全市750多所学校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3.4万名,1600名留守儿童得到关怀照顾。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按照“广覆盖、低标准”的原则,不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逐步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全市330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占应参加保险人数的94%;建立完善了市级保险数据库,网络体系延伸至19个县区、600个基层办事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标准等五个同步增长机制,将全市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3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9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2300元,我市已连续五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915个,覆盖面达到60%以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建成村卫生室3472个,选聘村医6500多名,基层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全市17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5%;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30元提高到300元,参合农民达到469.53万人,参合率为98.35%。
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寻找李大钊》《唐山大地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投资1.5亿元改扩建的市博物馆已正式开放,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达到222个,走基层电影放映活动11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6万多场,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共组织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30余项次,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1000余场次,全市524个社区、5114个行政村,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居住条件有新改善。全市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65个、47806套,分配入住项目21个、21731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45户,完成省达指标的104.5%。
群众出行更为方便。唐山三女河机场年运送旅客15.6万人次,新增10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运营。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以农村环境治理作为重要突破口,下大力做好大气治理、水源保护、植树造林等工作。目前,唐山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6.25%、40.44%和15.15平方米,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四个园林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