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鸟巢"之父李兴钢:"家乡是我成功的阶梯"

发布:2008/8/1 16:13:40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李艳辉)李兴钢,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唐山人来讲,早已不再陌生。1987年,他从家乡乐亭县毛庄新村走了出去,一直走到天津大学,走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走到瑞士的巴尔塞,从我市一位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并令这座建筑震惊世界——2005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当代中国十大建筑奇迹,“鸟巢”占据一席;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评出当时世界上10个在建的最大最重要的建筑工程,“鸟巢”位列榜首。该报称其为建筑奇迹,并预言“它将改变建筑史乃至整个世界”。如今,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作为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场馆——开闭幕式的举办地,“鸟巢”更是吸引了全世界60亿人的目光,博得了海内外业界人士的赞叹。

  他,这个年仅39岁的唐山青年,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的身份,为祖国争了光,为唐山争了光。如今,他的身上又多了一道光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这,更令家乡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走近李兴钢,能让人感受到睿智的魅力,感受到家乡人的亲近。

  在“鸟巢”这座伟大的建筑中,到底融入了多少唐山元素?当记者试图在李兴钢的身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他的一席话仿佛为此作了精辟的注解:“一个人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与他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性格爱好等因素相关联的。”

  李兴钢认为,家乡是他取得成功的第一个阶梯。1969年4月,他出生于乐亭县毛庄新村。记忆中,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时常看到村旁的公路上有车队驶过,听大人们说,那些大多是去大钊故居参观的各地游客。渐渐地,李兴钢生出一种大钊故乡人的自豪感,“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在他的心中逐渐生根。“正因为如此,我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对事有责任感、做事严谨的态度,这令我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匪浅!”李兴钢说,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更煅造了他百折不挠的性格,使自己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保持顽强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精神状态,陪伴着他一路战胜各种挫折和困难,最终“建”起了这座体现中国人包容、开放宽广胸怀的“鸟巢”。

  2003年以前,李兴钢这个名字除了业内人士还鲜为人知。1987年夏天,他以乐亭县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1991年考研失利后,学校决定破格录取他,条件是与学校签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少7年的协议。面对这些,李兴钢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毅然走进了中国设计研究院,怀着满腔热血决心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作出这个决定,缘于骨子里有股勇往直前的拼劲儿!”李兴钢说,这种拼劲儿,也是家乡馈赠他享用终生的礼物。

  犹如鱼儿得水一般,李兴钢的天赋和才华在研究院得以充分发挥。几年间,他独立设计的北京兴涛学校、北京兴涛接待展示中心等建筑,先后获得了国家银质奖和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由于业绩出色,他接连破格晋升为高级建筑师、正高级建筑师,并于1998年赢得了赴法国学习的机会,为他的设计思维增添了国际视野。2000年,这位当时只有31岁的青年被擢升为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成为国家级研究院近50年来最年轻的副总。这一切,都在引领着他向“鸟巢”一步步接近。2003年1月,李兴钢只身飞往瑞士,开始了与获得“国际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的赫尔佐格、德梅隆合作的历程。几个月后,“鸟巢”设计方案顺利中标。

  奥运,圆了中国人的百年之梦。“鸟巢”,吸引了全世界60亿人关注的目光。

  从2003年到2008年,李兴钢度过的每个日日夜夜都和奥运会息息相关。今年3月30日,他又应北京奥组委的邀请,赴雅典参加圣火交接仪式。“我完全没预料到,能有机会在奥林匹克发祥地希腊传递圣火!”谈起这些,他的语气中仍充满了兴奋。他说,8月8日,自己将在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和世界几十亿人共同注视着圣火点燃“鸟巢”里的主火炬塔,“那一刻对我来讲是很重要的人生时刻,有着特别的意义!”……那一刻,对唐山人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时刻——除了为祖国欢呼,我们还将为李兴钢而喝彩,为唐山人喝彩!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