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的2009】荒地滩涂上的绿色生态城

发布:2010/2/2 11:22:49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海上施工现场

  我们的生态城“最有个性”

       作为曹妃甸生态城的一线建设者,曹妃甸生态城有关人员认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更强烈一些。“正在建设的新城不计其数,但我们建设的曹妃甸生态城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要打造最有优势,最有个性的新城市。”

     生态城的第一个优势来自曹妃甸工业区的刚性需求。“城市画出一片地,建设出路网、楼房,这不叫城市,有了人才能有城市。”那么,生态城的居住人口从哪里来?玄主任告诉记者,省曹妃甸新区的总体规划明确规定,未来的曹妃甸工业区,大量企业经营者、工人都要到生态城居住、生活,这些刚性需求能够保证城市房地产业有个很好的发展,这是立城之本。

  曹妃甸生态城还是真正临海而居的城市、真正的水上城市、真正的湿地城市。“我们的海不完全是自然的海,而是人工管理的海,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对潮汐和海淡水进行人为控制,让这里形成碧海蓝天景观。”玄主任介绍说,生态城所处的海域,海水不蓝,发灰。但经过修建外堤和内堤,形成了外海、内海、内湖水管理系统,在内湖和内海,水位可以人工调节。“需要潮汐时,我们可以打开闸门,不需要时,我们可以关上闸门。”

  生态城一期选址位于青龙河和溯河之间。通过对两河水系的整理,在两河之间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并对三条河流及周边进行大面积的绿化,最终形成了“三绿环抱、面向大海”的城市生态景观。展厅解说员告诉记者,“在我们展厅前500米处修建了第一座堤坝,形成了这条滨海大道,它既把淡水围在了月亮湾人工湖里,打造出“内观湖,外观海”的独特景观,又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要道。”此外,在四公里之外,生态城还将修筑第二道堤坝(滨海大道外线),形成城市的外海挡。由外海堤将风暴、潮汐挡在最外层,内海抵挡住咸水入侵,将青龙河和溯河的淡水蓄在海堤内,通过淡水排盐压碱,逐步改变原有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

  生态城最大的优势是她的后发优势,因为后发,生态城有条件、有可能、有机会吸收国际上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同时可以吸取别的教训,少走弯路。

  “绿色建筑“组成了生态城市

  人工河以北的城市最北端,计划建设一座资源管理中心,作为生态循环模式的展示区域,主要对城市的能源、水循环、垃圾处理等生态系统整合管理,具体说就是在同一地点,统一建立包含污水处理厂、沼气回收利用系统、垃圾焚化厂、热电联供设备、中水回用体系、垃圾回收体系、生态能源利用体系等城市生态循环设施,从而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曹妃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风电资源,生态城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在曹妃甸生态城南部海域,计划将建设五十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建成,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也将能够提供生态城的主要能源需求。”

  生态城还有一个普通人觉得新鲜的词:生物制能。按照生态城的总体规划,起步区的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里面的“生物制能”就能满足所有公交车的能源需求。为此,在起步区内的住宅等建筑里,都设有两套污水排放系统,其中一个为黑水系统,把富含生物制能的东西单独收集,系统把厕所、洗菜池子连载到一起,剩菜、剩饭等垃圾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最终流到污水处理厂,产生沼气,其热值和天然气相仿,稍加改造,就能用于公交车能源。“如果生态城全部实行这个系统,那么在世界上都是头一份儿。”此外,生态城区域里含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生态城人的话说,“这里所有住宅都满足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一个城市全部是绿色建筑,这在国际上都是少见的。”

  城市发展到哪里,交通就跟到哪里。在绿色生态城的建设过程中,绿色交通系统模式如影随形。“未来的曹妃甸生态城有着自身紧凑的城市路网,在规划里,每步行400米之内就有一个公交站点,小汽车就不好使了,不如公交方便,生态城不限制拥有小汽车,但限制使用。”

分页:[1] [2] [3]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