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化唐山需“交大”回归
唐院铁道学院明诚堂。(资料片)
关注“唐山交大”旧址复建系列报道(三)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任哲 尚开红
难以磨灭的文化名片
“唐山有两张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名片,一张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开滦;一张就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源地唐山交大。”
随着唐山建设的不断发展,唐山市主要领导提出“要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为经济强城、文化名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而对于唐山文化名城的建设,作为曾在唐山创造过辉煌历史的唐山交大,无疑是一张分量极重的“文化名片”。
而唐山交大这张“文化名片”在唐山的完美展出,需要的则是对唐山交大旧址的复建。
作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源地之一,唐山交大在中国工程史上创造了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在该校位于唐山67年的历史中,先后培养出的众多院士,更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唐山交大的历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唐山有两张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名片,一张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开滦;一张就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源地唐山交大。”对于唐山交大在唐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复建唐山交大旧址的3名发起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据他们介绍,被誉为“东方康奈尔”的唐山交大,不仅培养了詹天佑、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等著名学者,成就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等百余项全国第一,更以其“俟实扬华”为代表的科教兴国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在各自领域颇有成就的学子。至今许多从唐山交大毕业的海外著名教授,心中依然将唐山交大作为敬爱的母校。这种兴学重教的理念,应成为“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新唐山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文脉之一。
与复建唐山交大的3名发起人看法相同,原唐山交大教授王兆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位于唐山市的全国知名高校不多,而唐山交大作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源头之一,复建该校园旧址无疑能为唐山的文化教育事业,增加一枚分量极重的砝码,让唐山市的高等教育从人们感情认知上提升一个高度。
此外,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邱珂认为,作为重工业城市唐山,虽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但目前来看,文化氛围比较薄弱,文化设施相对较少。“作为精神文明的物质附属,大学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邱教授说,虽然唐山目前拥有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为省属院校,但对于唐山打造文化名城和科技示范区来说,仍显得有些少。复建唐山交大旧址,并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但能为唐山增加一所历史名校的景观,提升南湖生态城的整体文化品位,对于唐山建设文化名城来说,也大有裨益。
城市发展的人才支撑
“复建唐山交大旧址不仅是要复建其学校原貌,更重要的是要恢复治学严谨的唐山交大精神,为唐山市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希望能让它作为一所院校,为唐山培养人才。”
在众多复建唐山交大旧址支持者心中,复建唐山交大旧址仅仅是恢复这座名校辉煌的第一步。如何利用唐山交大复建后的校园、利用好唐山交大这块“金字招牌”,为唐山市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则是这些支持者们最终的梦想。
如今的唐山市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日新月异,“七大主导产业链”、“四大主体功能区”以及“四点一带”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南湖生态城的开发、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建设、新首钢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我国第一个国产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动车组生产线等一系列新兴项目,需要着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作为工程院校的唐山交大,正是以培养工程人才著称于世,复建唐山交大校园,利用唐山交大培养人才,成为了与唐山市发展相得益彰的事情。
唐山市分管文教的原副市长冯国安,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建唐山交大旧址不仅是要复建其学校原貌,更重要的是要恢复治学严谨的唐山交大精神,为唐山市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1972年搬离唐山市区后,事实上与唐山市有着深厚渊源的这所高校,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真正远离唐山。据冯国安介绍,上世纪80年代,时任唐山市分管文教工作副市长的他,曾在西南交大校庆时前往成都,为该校送上了绘有原唐山交大校门的陶瓷壁画。此外,他还与西南交大学校领导,商谈了西南交大利用留唐教授为唐山市培养学生的事宜。
“当时考虑到西南交大在唐山培养学生,与西南交大商议后,决定让留唐教授在唐山开4个专业,先培养三年制的大专学生。”冯国安回忆说,在于西南交大签订了这项在唐山培养学子的协议后,没多久,他们又与西南交大协商决定了在唐山成立西南交大本科分校,利用西南交大指标在唐山培养本科学生。西南交大唐山分校设在了当时的唐山大学(今唐山学院),位于成都的西南交大也向唐山派来了授课教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南交大唐山分校设立后所在校园———唐山大学发展成为了拥有本科教育的唐山学院,西南交大唐山分校也退出了唐山教育体系。
“唐山交大旧址重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校园建设后如何利用,我希望能让它作为一所院校,为唐山培养人才。”采访期间,对于唐山交大旧址复建后的用途,冯国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交大重建与南湖开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