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增量 专家:不亚于种植革命
发布:2008/1/2 17:25:3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5个耐盐蔬菜品种,24个耐盐牧草品种,8个耐盐绿化苗木品种和1个耐盐生物质能源作物引种成功
深冬时节,走进位于曹妃甸腹地近千亩的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展现给人们的仍是一片生机。刚毛柽柳、沙枣等绿化苗木仍绿叶挂枝,茄子、西红柿、芦笋、费菜等大棚蔬菜长势良好……专家称,在这片含盐量达15‰以上的高盐碱地上长出如此良好的作物,不亚于一次种植革命。目前,我省“滨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科研成果已硕果累累。
为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环渤海地带的盐碱荒地和唐山市“稻改旱”后的重盐碱稻田地,位于唐海县的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自2004年就开始了与唐海县政府合作,就“滨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课题研究,双方共同创建了集科研、展示、推广于一体,占地1000亩的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到目前,基地已建立了盐生植物示范区、耐盐旱作物示范区、耐盐蔬菜示范区、耐盐牧草示范区、耐盐绿化苗木示范区,引进栽种各类盐生、耐盐植物、作物品种185个。经过几年的努力,5个耐盐蔬菜品种、24个耐盐牧草品种、8个耐盐绿化苗木品种和1个耐盐生物质能源作物引种成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部分苗木已在盐碱含量较高(3‰-15‰)的唐海县十一农场水库、七农场旅游公路等地的绿化工程中栽植,并达到了高成活率。耐盐生物质能源作物———能饲1号甜高粱,茎秆一般亩产在4500-5000公斤,其茎秆既可作为青储饲料,也可榨取糖汁用于发酵制取汽车能源酒精,榨汁后的渣滓还可加工成饲料。
专家认为,“滨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科研项目的研究成功,对于农业结构的重新调整、鲜活农副产品供应、滨海城市绿化等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