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加速崛起纪实

发布:2017/2/28 10:27:01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光荣榜”上,有曹妃甸的名字——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曹妃甸累计开工京津项目65个,总投资1766.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54个,总投资1730.84亿元:首钢二期、华润电力二期、文丰木材、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保利北斗智慧城等一批投资在5亿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曹妃甸,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最大承载地。

  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曹妃甸乘势而上

  时光回溯——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接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曹妃甸提出明确定位;《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

  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曹妃甸又一次和北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早在2005年,首钢京唐公司就在曹妃甸开工建设。十年寒暑、一路花开。京唐公司“作为入驻曹妃甸的第一个龙头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曹妃甸矿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设。”

  首钢京唐公司总工程师朱国森说:“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应该说是‘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者’,它‘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最好实践。”

  在这个实践中,2015年8月,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二期工程正式启动……

  首钢,仅仅是一个缩影。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央企、京企纷至沓来,仅2016年,曹妃甸就签约京津项目82个,总投资101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69个,总投资974亿元;全年开工京津项目42个,总投资1440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5个,总投资1423.6亿元。

  2016年9月,北京君和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唐山曹妃甸相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成为典型的“北京研发、河北(曹妃甸)转化”项目。

  实际上,“相变科技”是几年来曹妃甸打造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写照。2016年12月21日,曹妃甸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举行推介会,总投资36亿元的8个项目现场签约。

  不惟北京。

  2017年2月7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党政代表团到曹妃甸区考察,与唐山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天津自贸区优惠政策向曹妃甸延伸、依托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设立天津自贸区曹妃甸保税仓储物流基地……

  与京津的协同发展,为曹妃甸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

  三地互利、同城发展,扩大和提升了民生福祉

  冬季的北京,气温每降低1℃,全市冬季供暖用气量就要上升200万立方米。2015年,北京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城市。2016年,北京确定了“海上应急储备+现货”的船货组合保供方案:冬季采购10船LNG,液化折合天然气9亿立方米。

  接卸LNG,曹妃甸无疑成为北京最便捷的“桥头堡”。

  2016年11月28日,第一艘满载着-162℃液化天然气的“科瓦多”号轮船靠泊在曹妃甸LNG接收站专用码头。液化天然气变换成气体形态后,经外输管道输往北京……

  北京,一个温暖的冬天。

  曹妃甸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倾力为京津企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油、气、水物资供应基地。现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原油商业储备基地,有效地保障了首钢京唐公司和华北地区石油资源的存储和供应。

  不惟如此!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实现了从“冀”到“京”、从产业到民生的密切联系。现在,首钢京唐海水淡化一期项目每日可淡化海水5万吨,能够满足首钢京唐生产用水;二期项目2018年年底投用,日处理海水能力将达15万立方米。届时,北京也将喝上曹妃甸的水!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同城发展,特别是为曹妃甸民生福祉的扩大和提升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个新兴的沿海城市,曹妃甸的医疗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与北京的卫生协同发展中,曹妃甸与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签署了“两地医疗水平同级化”合作协议。2016年,三家医院相继挂牌开诊……

  院长挂帅,专家坐诊。北京安贞医院魏永祥院长说:“京曹两院要通过合作,让这里的群众真正享受到京津冀医疗卫生系统协同发展的红利。”

  享受到了北京专家坐诊的福利,来自曹妃甸十农场的一名肾结石患者说:“不用长途坐车,在家门口就有北京专家给看病,方便!”

  与医疗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教育。

  2016年9月1日,北京景山学校在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创建的分校——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小学一年级、高中一年级顺利开学,分校教学工作由北京景山学校全面托管,小学、初中教材、教学方法与总校同质化。知名教育专家、分校校长范禄燕介绍:“分校将按照本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与本校实现课堂同步,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

  借势京冀协同发展,2015年11月19日,曹妃甸区政府和中国保信集团正式签署《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投资合作协议》:保信集团投资380亿元,在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分批建设17所院校,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蓝领教育基地——“中国海港第一职教城”。2016年9月20日,职教城第一所学校——唐山实验中等专业学校2016级新生结束军训生活后正式入学。

  曹妃甸区有关负责人说:“引入和培养京津地区高端人才、培养区域内的智力要素,是承载非首都功能疏解重任的关键所在。”

  2016年底,曹妃甸区出台《打造首都高校疏解集中承载区工作方案》:对北京集中转移的高校无偿提供土地,每所学校可获得2000亩至3000亩的区域兴建校园。

  曹妃甸,正在以教育体系的重构为引线,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资本。

  互派干部、两地任职,全新的机制激发起示范区的内在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种大势。

  按照京冀《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曹妃甸推出了“一区六基地”发展方略——

  以更好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项目聚集为目标,强力打造“首都高校疏解集中承载区”和“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北京曹妃甸应用技术职业教育基地、北京曹妃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北京曹妃甸协同发展创新创业基地、北京曹妃甸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区六基地”建设,构成了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产业建设的基本构架。

  但是,一个框架内所焕发的活力,是以一种全新的机制为保障的。

  2016年4月,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机构获正式批复,示范区管委会组建;11月23日,北京选派到示范区的13名干部全部到位。

  北京市经信委都市处副处长孙学军选派到曹妃甸后,任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他说:“2011年,我来过曹妃甸,时隔5年,曹妃甸的产业聚集能力是‘日新月异、容江纳海’。”

  在这片“日新月异、容江纳海”的土地上,“京派干部”把首都的高站位眼光、高效率作风挥洒得淋漓尽致——

  去年12月7日,到岗仅仅两周的时间,北京选派干部便立即有针对性地赴中关村、北汽福田等地(企业)开展产业对接工作,并对曹妃甸进行调研,根据其调研的情况,就曹妃甸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制正在形成。京冀每年互派百名干部双向挂职,规模大、级别高、层次全,工作机制实行原单位职务保留、新单位担任实职,选派干部“两地任职、两地说话”,少了推诿扯皮,多了勠力同心。同时,信息共享、交流呈常态化,两地三方对接机制更加顺畅……

  精诚团结、精准发力、率先突破。目前,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总投资65.41亿元的35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两个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已编制完成;100平方公里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5平方公里造地工程完成勘测、可研编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风起兮云飞扬! (本报记者 张笑非 通讯员 王育民)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