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加速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组合优势无与伦比
曹妃甸由海而生、因港而兴,被誉为黄金宝地、耀眼明珠,具有无与伦比的组合优势。
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港口特点可概括为水深、港阔、地广。水深,即港前有-25米到-36米天然深槽直通外海,为渤海最深点,常年不冻不淤,不需开挖航道和疏浚维护即可建设30万至4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拥有可接靠40万吨矿石船的泊位2个;港阔,岸线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16公里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375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可以建设矿石、煤炭、原油、LNG、木材、液体化工、散杂货、集装箱等各种类型泊位;地广,腹地滩涂非常广阔,拥有浅滩、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紧邻岸线有存量土地200多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是典型的“前港后厂”发展模式,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优势。
区位交通畅达全球。曹妃甸是“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毗邻京津两大城市,陆上已建成国省干线7条、铁路2条,在建干线公路3条、铁路3条,形成了“五横四纵”路网格局;建设中的蒙冀铁路(张唐铁路)将于今年底通车,输送能力2亿吨/年,可从曹妃甸直达内蒙古鄂尔多斯乃至蒙古国;正在建设的唐曹铁路将与京唐城际铁路相连,贯通后可将北京到曹妃甸的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70分钟。海运方面,曹妃甸港距天津港38海里,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距日本长崎港680海里、神户港935海里,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达航线。30万吨级船舶从巴西运输铁矿石到曹妃甸,大体可节省运费150万美元,成本优势十分突出。在空运方面,曹妃甸至唐山三女河机场80多公里、天津滨海机场120多公里、北京首都机场200多公里,且有高速相连,乘车到北京机场2小时左右。
资源能源十分丰富。曹妃甸腹地唐山是一个资源性城市,煤炭保有量62.5亿吨,为全国焦煤主要产区,焦炭保有量5亿吨;铁矿保有量57.5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同时,曹妃甸地区拥有年产200万吨原盐的亚洲最大盐场,石油储量达1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780亿立方米以上;在电力供应方面,全区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460万千瓦,一期华润集团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已投入运营,二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经开工建设,为河北省装机容量最大,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资源保障。
生态环境优美独特。曹妃甸还有一大宝贵的自然资源——湿地。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蓄养植被以及教育科研等诸多功能,是物种丰富的“博物馆”,也被称为“地球之肾”。曹妃甸拥有湿地总面积达540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近四分之一,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种基因库和国际性珍稀候鸟迁徙地,空气中富含“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是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天然氧吧。曹妃甸湿地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北方独有、全国罕见,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此外,距离曹妃甸工业区约3海里有一个龙岛,沙质细腻,海水碧蓝清澈,地热资源丰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腹地产业支撑有力。曹妃甸的直接腹地唐山市具有130多年工业历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诞生了“六个中国第一”,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现存的第一张股票。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现已形成精品钢铁、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曹妃甸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这是优势所在,这是活力所在,这是希望所在!
发展势头无比强劲
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曹妃甸时作出“三个努力建成”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打造现代化自由贸易枢纽港。以港口为龙头,依托与纵深腹地相连的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曹妃甸已累计建成各类码头泊位69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6条,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9亿吨,增长18.3%。顺应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加强与蒙古、日本、韩国等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对接联系,争取将曹妃甸港建成蒙古国“出海口”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同时,着力加强与北京合作,鼓励北京企业参与港口岸线开发,打造北京新的“出海口”。拥有河北首家综合保税区,自2014年4月8日正式封关运营,首期封关面积4.59平方公里,多用途码头10月份投入运营,正在推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离岸金融业务,吸引商贸物流企业聚集。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和综合保税区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矿石、煤炭、木材、天然气、钢材、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吸引商贸物流企业聚集,实现资源就地加工、交易、增值,以此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曹妃甸港由二代港口向三、四代港口转变。
打造国际一流精品钢铁生产基地。依托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大力发展钢铁、电力、海水淡化、钢铁加工配套、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举世瞩目的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970万吨钢的能力,产品为替代进口的汽车和家电用钢板、高强度钢、高级别管线钢等精品板材,产品中的家电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3%,车轮钢市场占有率达16.3%,汽车板实现了整车供货;二期项目于2015年8月份启动,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精品钢的生产能力,这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加速吸引钢铁配套及中下游企业,建设成为精品钢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