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藕大户落户曹妃甸莲藕套养泥鳅收入可增10倍
发布:2015/5/6 12:37:56 来源:环渤海新闻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近日,随着第一批藕种被播入曹妃甸主城区西北部鑫海湖生态园内的300亩原水稻田内,曹妃甸区现代农业迎来了“新贵”——京城第一种藕大户丁所山将他的藕种培育基地迁往这里。曹妃甸70多年水田种稻“一统天下”的历史从此将被改写。
曹妃甸是著名的水稻种植大区,境内有着30多万亩水稻田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柏各庄垦区。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种稻利润的提升空间已十分有限,而莲藕的经济价值要高得多。丁所山给记者算了笔账:藕塘内既种藕又养泥鳅,每亩纯利润可达7000元。
“作为农业大区,莲藕项目的引进将一改我区70多年来水田种稻‘一统天下’的历史。”对接此项目的曹妃甸区一农场党委书记李学军相信,该项目将带动农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二次革命。李学军说,在目前曹妃甸主城区鑫海湖300亩藕种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明、后年在一农场及周边以合作社的形式,再建1000亩种藕、5000亩商品藕基地,届时的规模将为京津冀地区最大。
丁所山,安徽省合肥市人,打小就在巢湖边跟爷爷、父亲及乡亲们种藕。1993年,丁所山开始在北京租地种藕,并发明了冬季冰下收藕、错季销售的经营模式,填补了北方莲藕种植技术的空白,成为京城数一数二的种藕大户。他的莲藕9月份成熟,可一直卖到第二年5月份,随卖随采。20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北京的莲藕种植面积曾达3万亩。今年初,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产业向外转移号召,丁所山经朋友介绍看中了水资源更加丰富的曹妃甸,将自己的种藕基地转移了过来。
看到曹妃甸的水产养殖优势,聪明的丁所山还将在曹妃甸试验推广一种新模式——莲藕套养泥鳅。泥鳅以作为莲藕肥料的鸡粪中滋生的红线虫为食物,既保证了循环链条的生态绿色,又可额外增加收入。而且,泥鳅与莲藕的销售期分别为5月至11月和9月至第二年5月,时间恰好错开。“以前种植水稻,土地半年空闲。如今立体养殖,四季都有产出。”李学军说,新模式的引进将为改变曹妃甸传统农业结构闯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