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相距220公里的“同频共振”

发布:2014/9/3 21:36:3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一辆大巴可乘坐40人,要是4000人同时乘坐大巴往返,就要100多辆大巴。”首钢京唐的人感叹:要是这100多辆大巴一字排开,得多壮观啊!

随着首钢搬到唐山市曹妃甸,首钢京唐的4000多名北京籍员工就成了京冀两地之间的“候鸟”。人在曹妃甸,家却在北京,虽然他们不少人在曹妃甸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房子。

作为目前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11年来,曹妃甸迎来的“北京人”越来越多。这些“北京人”带来了发展与变化,也带来了对京津冀一体化更深的渴盼!

2003年3月,全长19.5公里的通岛公路开工,曹妃甸正式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序幕。那时,这个距离唐山市区约100公里的小沙岛面积尚不足4平方公里。

11年后的今天,通过吹沙造地,曹妃甸工业区陆域面积增长50多倍,达到210多平方公里。曹妃甸已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建起了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为打造重化工业升级版而“摩拳擦掌”……

从北京的出海口、首钢外迁承接地,再到正在打造的首都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这里的发展得益于与相距220公里的北京“同频共振”。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求来的

如今的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大势。在7月31日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的《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中,唐山再次拿到了北京产业转移的“大单”——双方将在曹妃甸建立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北京加工制造业向这里转移。

对此,唐山市政府特邀咨询辛志纯曾颇有感触地表示:北京的青睐不是跑来的,更不是求来的!

没有港口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王雪增告诉记者,唐山以及曹妃甸的海洋优势,北京早就看在眼里。1993年,北京与唐山共同投资在渤海建设了唐山港的京唐港区。

而作为唐山港的另一港区,2004年10月7日,曹妃甸矿石码头工程成功打下第一根桩。2005年12月16日,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如今,曹妃甸港区已与非洲、巴西、澳大利亚等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

2010年6月,首钢京唐主体工程竣工投产。依托曹妃甸港口优势,新首钢临海而立,成为河北省首个临海钢铁工业基地,更成为我国第一个临海靠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

依托曹妃甸深水大港的优势,首钢京唐从海外进口优质铁矿石,每吨铁矿石可以节约运费50元左右。同时将高端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每吨产品又可以节约几十元运费。”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章飞告诉记者,和在北京时相比,首钢京唐一年仅运费就能节约10亿多元。

今年5月,在全国近半数钢厂亏损的背景下,首钢京唐公司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记者了解到,目前首钢总部以及主要研发基地等依然留在北京。而在首都产业外迁中,首钢更被赋予“示范带动”的重任。

有曹妃甸官员对记者透露,北京曾就在曹妃甸合作建立有关产业园与曹妃甸进行过讨论,商议的模式为:北京做总部并负责研发,曹妃甸则依托项目用地资源做厂房和车间。

有媒体评论,在既要守住耕地总量红线、又要靠投资拉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的关键,曹妃甸因坐拥数百平方公里吹沙造地,成为京津冀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从一下高速公路的零公里处为起点向岛内延伸,吹沙造地增加一公里便为‘1加’,增加两公里便为‘2加’……直至‘18加’。” 在位于“11加”的首钢京唐公司指挥部大楼,首钢京唐员工郭艳永这样向记者介绍曹妃甸地标名称的来历。郭艳永强调“首钢京唐的每寸土地都是吹沙造地‘吹出来的’。”

过去11年中,通过吹沙造地使得曹妃甸工业区陆域面积增长超过50倍,达到210平方公里。”记者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了解到,自2003年,曹妃甸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仅基础设施投资就达1000多亿元,政府累计投入获得的有效资产达2000亿元,相当于政府投入的5倍。综合配套的港口、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完成,为大规模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打造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将在工业区北侧规划100平方公里土地,该实验区的目的是推动北京加工制造业向试验区转移,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为此,有专家预言:“首钢搬迁模式 ”将在曹妃甸进入批量生产时代!

想为北京分忧

协同发展好比一台大戏,我们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强化服务的理念,又要实现崛起的目标。”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曾这样强调。在他看来:“服务好才能发展好,发展好才能服务好。”

我们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作最大机遇,把服务好北京作为唐山的重要职责。”6月底,北京市代表团到访唐山时,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表示:“北京满意的最大化就是我们利益的最大化。”

北京市代表团还专程对首钢和北控集团分别依托曹妃甸优质海洋环境建设的海水淡化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

作为极度缺水的城市,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而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最近更提出,用水资源为北京设定一个“人口天花板”。

根据北京市水务局对水资源的战略性规划,北控集团协助北京市水务局推动的百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将成为首都的战略保障性水源。

王雪增透露,2011年10月,北控集团在曹妃甸的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正式竣工,并在2013年成功实现向曹妃甸市政管网供水。该项目是百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的起步工程,但目前还未实现向市政管网供水。“该项目正是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的先期示范项目。”王雪增说。

北控水务集团的百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一旦获批即可投入建设。每天生产的淡水,经过270公里管线直达首都,可满足北京市10%的用水量。

不仅为北京“解渴”,曹妃甸还努力为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解决“燃气之急”。2013年,曹妃甸LNG项目开始向北京供气,年气化外输能力8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

“LNG项目需要取大量海水帮助冷却,一般临海而建。”王雪增告诉记者,“每年北京采暖季的峰值调剂就要靠我们这里。”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可谓北京两大“心头之患”。在王雪增看来,依托临海优势,曹妃甸有望成为北京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在为北京分忧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战略地位。

京企”成转型升级引擎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京牌”企业正挑起曹妃甸工业区的“大梁”。未来,首钢京唐公司二期、燕山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等一批“京牌”项目更将为曹妃甸注入新的能量。

在辛志纯看来,对唐山产业转型升级而言,曹妃甸可谓“龙头中的龙头”。王雪增则认为,曹妃甸要打造以重化工产业为标志的现代工业升级版,炼化和钢铁是其重化工产业的两大支撑。

7月17日,曹妃甸炼化产业传来好消息。“京牌”项目——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环评获得了国家环保部批复。

此前,有消息披露,在我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曹妃甸将被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据王雪增介绍,京津冀地区发展炼化产业的有四个地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沧州。“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是按照欧5以上的标准生产,不再生产普通油品。”王雪增说,“天津、石家庄等地能生产的,曹妃甸就不再生产了。”

王雪增证实,日前《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发改委批复,曹妃甸另一“京牌”项目——首钢京唐公司二期也获得了开展前期工作的国家“通行证”。

虽然有相关人士指出,该项目何时能获准动工,还要看唐山乃至河北过剩产能的削减情况,但对首钢京唐公司乃至河北钢铁产业来说,显然是个利好。

顾章飞告诉记者,首钢京唐目前虽然只投产了1000万吨产能的项目一期,但配套基础设施却多是按照2000万吨设计实施的。“小马拉大车”,首钢京唐项目为此背负了不小的成本负担。“二期实施,将激发首钢京唐的规模效益、集成效益”。

通过对河北省钢铁产能‘减量置换’而来的首钢京唐二期,生产的主要是高端精品。”王雪增认为,首钢京唐二期将进一步推动钢铁大省河北的转型升级。

(作者 樊江涛)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