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三城竞跑自贸区 “打包申报”或成新思路
“2月底,刚把自贸区申请方案报到国务院。”3月4日,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庄生透露,此前盛传已久的曹妃甸将申报自贸区一事,目前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提出。在国家政策和上海自贸区释放出的改革红利的双重鼓励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6个省份制定了建设自贸区的目标。在环渤海地区,申报自贸区的还有天津和青岛两个城市。三地“竞跑”自贸区,对京津冀或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曹妃甸跻身竞争行列,欲成河北对外开放平台
早在去年10月,我省就已开始筹划申报曹妃甸自贸区。
2013年10月9日,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曾带队到曹妃甸考察,主要目的是“共同推进曹妃甸自贸区申报事宜”。彼时距离上海自贸区挂牌仅过去十天。
据了解,地方申报自贸区的方案要体现地方特色、国家战略和创新性,同时地方还需具备一定的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港口优势、土地可利用的资源丰富、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区域监管方便,这是曹妃甸申报自贸区的五大优势。”我省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曹妃甸的自贸区规划仿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区别在于服务不同区域。舟山群岛新区建立了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曹妃甸则立足环渤海地区,综合利用深水港及1200平方公里闲置盐碱地,形成中国北方的大宗物资交易市场,逐步争取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定价的发言权,以期形成未来能影响全球的“曹妃甸价格”。
“从实际情况出发,曹妃甸主要是做物流,尤其是大宗散货。”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庄生介绍。
“在曹妃甸建自贸区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探索推进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加快建设首都经济圈,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强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一体化发展;三是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的战略通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在一次小组审议中阐述了自己对建立曹妃甸自贸区的理解。
更多的解读则基于我省的实际需求。
有关专家指出,从战略层面上看,自贸区的目标一是对外探索开放新路径,二是对内以开放促改革、转变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当前我省面临钢铁、水泥等支柱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压力。曹妃甸申请自贸区,除吸引物资进入,还能吸引来自全球的新技术和资金,成为河北对外开放新亮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桑百川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自贸区所带来的更自由的贸易和投资规则都会使申报城市经济增长功能进一步释放,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随着贸易规模、投资规模扩大,对外联系更加便捷,必然会使整个区域内的企业寻找扩大投资和出口的机会。”
对于曹妃甸来说,成为自贸区则意味着其本身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投资吸引源。“这顶‘帽子’对于目前的曹妃甸非常有必要。”相关人士表示,在经历了令人瞩目的起步期建设之后,曹妃甸遭遇了新的发展挑战。目前曹妃甸规划的四大产业中只有大港口、大钢铁已成规模,大石化、大电力还未成型,此外,曹妃甸还需要更多的制造业、科技产业、服务产业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天津青岛积极争取,准备“功课”充分周密
打开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官网,鼠标移至首页的“创新发展”栏下,会浮出一个“自由贸易区理论探讨”专栏。这个“超前”的细节似乎说明,天津人对自贸区的获批充满信心。
事实上,在环渤海地区的自贸区竞赛中,起步最早的当属天津。
早在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表示,东疆保税港区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天津自贸区的筹备比上海自贸区要早得多,早就计划从东疆保税港区过渡成为自贸区。”2013年底,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在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称,就货物贸易而言,早在2007年12月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封关时,获得的政策就已非常接近自贸区标准。
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51号文件正式批复《关于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方案》,确定了以东疆保税港区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明确了可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创新四方面开展试点以及在建立自由贸易港区进行探索的定位。
3月5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天津市长黄兴国透露:天津自贸区方案已得到30多个国家部委意见反馈,并且,相关自贸区配套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完善。
黄兴国还表示,目前天津上报的方案总体上和上海相似,但在管理体制上有两点创新。其一是设立特殊监管区和非监管区;其二是设立贸易物流、金融服务和研发制造的三区联动机制。同时他还强调,天津将进一步拓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
曹妃甸的另外一个竞争对手——青岛,则在去年12月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自贸区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演进城市之一的青岛,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保税区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了分三步实现自由贸易港区(即,港区合一——建立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的工作思路。
据了解,青岛市自由贸易区起步阶段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青岛保税港区面积9.72平方公里、胶南董家口港配套功能区10-20平方公里。两大区域之间用绿色通道连接,建立便捷的综合性转运体系。其核心内容是: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区域,以货物贸易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和贸易金融外汇改革为重点,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投资便利化改革试点区域,以投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服务领域和制造领域扩大开放为主要试点内容,突破发展转口贸易,争取试办自由港的相关政策。
“青岛在申办自贸区上有很大优势。”今年1月18日,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山东省政协记者会上表示,青岛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而且有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在发展开放经济上有一定经验。
京津冀协同求发展,或打包申报自贸区
在环渤海地区三地“竞跑”自贸区的浪潮中,还有一种声音不能忽视。
3月7日下午,在全国两会河北省代表团开放日上,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称,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外的第三经济增长极,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仍有差距,建议设立京津冀自贸区,发展第三极。
据媒体报道,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自贸区,京津冀自贸区的方案或已上报。“京津冀自贸区将已经申报的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连为一体,以河北为腹地,京津为核心,不仅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还解决了单一自贸区体量不足的问题。”相关人士表示。
“打包”申报自贸区,京津冀并非第一家。广东的粤港澳自贸区方案,就被认为是目前的自贸区申报者中最有希望获批的方案之一。
在去年8月的世界华商500强圆桌会上,广东省长朱小丹表示,已正式向国家申请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叫粤港澳自由贸易区。
“合并申报是现实的选择,批一家三地共享相关政策,而实际上各自肯定会有操作细则。”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指出,前海规模小,会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为特点;横琴主要是旅游和人民币离岸结算;南沙则会有货物贸易、研发、金融创新等。三家联合又与港澳合作为粤港澳自贸区,这在全国各地竞相申报的情况下有独特优势。
相对于广东关于申报成功率的现实考量,京津冀自贸区则更多地体现出区域发展的战略色彩。
今年1月,在北京市两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连玉明就曾提出关于京津冀联合申报建立中国(京畿)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在他看来,作为国家战略布局,建设和发展自贸区不仅要考虑国家重点开发开放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础条件,更需要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对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要求。“北京、天津、河北要想建设和发展自贸区必须着眼于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无论是天津还是河北,依靠单方面申请并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当数量的北京市政协委员赞同。专家分析,北京新机场及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地处京津冀“金三角”区域腹地,发展空间广阔,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发展强劲。北京新机场是京津冀连通全球的重要通道,可与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共同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则可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建设类似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在京津冀沿海地区,分布有天津东疆自由贸易园区、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等重要港区,也为建设京津冀自由贸易区创造了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
“首都经济圈或者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出来以后,人们对这个战略的解读更多地集中在它对于北京的意义上。”我省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通过解决北京的问题去尝试更多的改革之举。“京津冀自贸区或许能成为京津冀真正展开协同合作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