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在环渤海区域新一轮发展中稳中有为
中国经济网唐山8月19日讯(记者王凤臣 通讯员杨帆 刘妍)曹妃甸,拥有可利用岸线69.5公里,岛前深槽水深36米,可建263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其中仅5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就能建设131个,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70万吨级大型泊位,被誉为“钻石级”港址。目前已建成泊位47个,在建泊位28个,设计通航能力达4.5亿吨,港口功能完备,集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原油码头、散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轮机码头、化学码头等七大码头于一身。
曹妃甸工业区通过吹沙造地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为临港产业布局、港口物流贸易和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用地,并已具备项目大规模落地的条件。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园区不断壮大。港口功能正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启动实施了煤炭、矿石、木材、钢材、天燃气及可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道路、电力、商务区、学校、医院等城市基础设施正日益完善。
曹妃甸在稳中有进的发展形势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6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要求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外向型经济放缓,而把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环渤海区域作为发展重点,无疑将稳定环渤海区域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的大环境。这对于刚刚起步并处于环渤海区域核心位置的曹妃甸而言如同一针“强心剂”,促进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快聚集。
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9%、45.2%和0.9%。从结构上看,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投资仍为中国经济第一拉动力,再次诠释了以投资激发生产活力、提高就业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再由消费拉动投资这样的发展规律。
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已由过多依赖出口拉动转型为依靠投资和国内消费合力拉动,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也面临愈加复杂的局面,但中央政府及经济界普遍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扩大内需政策的显现,使各类投资主体保持了投资活力,我国经济仍有望稳中有进,保持较高而合理的增速。
经国务院批准,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有分析认为,这对地方政府和优质企业投融资而言,显然是利好,是“及时雨”,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利于重大战略项目加快建设,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壮大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的战略定位、由投资和消费为主导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中央一揽子新思路新举措,稳固了投资者信心,并积极乐观地研判发展前景,这使得环渤海区域在把握“稳”字决中加快新一轮发展,尤其是被世人期待的“耀眼明珠”——曹妃甸将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聚集。
积极融入 主动对接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除面临国家打造环渤海新引擎的机遇和稳中有进的国内大环境之外,曹妃甸还拥有优越的区位而获得的发展优势。
“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其规划和编制工作已提上日程,这将加速三地间基础设施、产业、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对接与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政府已分别签订了今后三年的合作协议。北京与河北将共同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北京的企业到河北发展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而天津与河北将完善交通网络,深化港口物流合作,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用好政府间搭建的平台,分析差异,瞄准需求,做好与京津合作的大文章,对河北省“一号工程”又紧依京津的曹妃甸而言至关重要。曹妃甸依托深水大港、广阔的建设用地、发达的交通网络等丰富的资源和临港产业聚集优势,积极融入,主动对接,积极打造京津产业外迁的平台和“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作为国家战略,曹妃甸始终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成为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强力保障。并积极借助北京总部经济、雄厚的科研实力、国际化大都市等优势资源及工业企业外迁的时机,与国内外500强、央企等大集团、大公司对接洽谈,争取北京的科研院校到曹妃甸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或投资兴建科技园区,通过国外驻京机构引进国外大项目,委托北京专业的招商团队和行业协会等扩大招商,并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多种活动吸引企业入驻。而曹妃甸今后也会将产品、贸易和服务向京津两地的市场辐射。目前,曹妃甸与北京展开了全面合作,积极打造北京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齐建国认为,曹妃甸是中国沿海地区目前仅有的尚处于开发中的投资办企业的钻石宝地,是日益茂盛的梧桐树,曹妃甸投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事实上,早在曹妃甸开发建设之初,就与北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首钢为曹妃甸的立项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北京第一个入驻曹妃甸的国有大型企业。北京中兴能源、北京兴瀚钢铁物流、中关村等一大批北京项目已入驻或签约,既涉及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也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云计算、金融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今后曹妃甸将规划出一段岸线,作为北京的“飞地”,两地间的合作将日益密切。
6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招商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38个,涉及金额455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6个。
曹妃甸距离天津港只有38海里,根据国家港口发展定位,曹妃甸港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原燃料的集疏港,而天津港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国内北方航运中心。
两港错位发展,各自发挥优势,加强合作,是谋求发展的路径选择。天津港集装箱发展的比较成熟,而刚刚起步的曹妃甸可以通过天津来实现集装箱发展,但随着大宗散货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更多优势更加凸显。曹妃甸区区长杨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2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4.76亿吨,曹妃甸货物吞吐量达1.95亿吨。2013年,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2.4亿吨,到“十二五”末,曹妃甸港口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5亿吨。从数据看发展,今后几年曹妃甸与天津港将在竞合中成为实施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等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