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吃”的是海水,踩的是“沙”
曹妃甸仁创砂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相鹏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砖是以沙漠中的沙子为原料,不仅透水能力强、透水时效长,而且节能低碳、可回收利用。这种砖的奇特之处在于常温下就可以固结成型,不需浪费煤炭资源完成烧结过程。目前,曹妃甸的街头就铺了这种砖,此前它们还出现在北京长安街、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会。
曹妃甸地处渤海湾,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被视为“河北长子”,2005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3年后,国务院又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这是中国就循环经济批准的首个园区产业总体规划。据曹妃甸区环境保护局透露,该区开发建设十年来,先后将200多亿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高能耗投资项目拒之门外。
在堪称“巨无霸”的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记者切身体会到了曹妃甸的洁身自“耗”。这家占地达30平方公里、几乎与澳门等大的工厂,却做到了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公司讲解员刘晓辉告诉记者,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全都“变废为宝”。比如,水渣被矿渣细磨生产线循环利用,可年产矿渣微粉240万吨;粉煤灰被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项目“吃掉后”,年产建材制品100万立方米。
被循环利用的还有厂外的海水。记者在该公司西南角看到,日产5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由粗细不一、曲曲折折各种管道组成。公司职员王婷婷说,目前,该公司生产生活用水的90%来自淡化处理后的海水,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还成了附近化工企业——河北三友集团纯碱生产的原料。
作为京唐钢铁海水淡化项目的“受益者”,同处曹妃甸的河北三友集团也没有“白吃白占”。据该集团董事长么志义介绍,利用浓海水化盐,集团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该集团的工业废弃物也建立了企业内部、外部循环,全部“吃光喝净”。比如,纯碱的废液可以生产氯化钙,把碱渣用于滩涂造地;将烧碱直接用管道输送用于化纤生产;将纯碱冷却水送热电厂生产蒸气,提高锅炉热效率;将热电厂粉煤灰用于制砖、修筑路基等。
循环经济不仅体现在工业生产,也渗入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分局官员杜立静表示,曹妃甸还将建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回用体系,经集中处理后的中水,全部作为生态用水用于厂区、庭院和街区绿化。生活居住区的生活污水,将单独进行集中处理和回用,主要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基本实现工业区、生活区无污水排海。
见证了曹妃甸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的曹妃甸钢铁电力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阮强表示,在中国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中,曹妃甸发展快、见效早,主导产业已经成型并具备一定规模,对中国其他地区起到了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
(中新社唐山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