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八农场采访见闻
脚沾泥心贴心 “民情作业”治懒政――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八农场采访见闻
新华网石家庄7月31日电(记者张涛)对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八农场的60多位党员干部来说,“每月至少走访三个农户,并通过日记形式记录群众所想所盼”,是他们必须要完成的“民情作业”,这一举措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曹妃甸区八农场是一家国有农场,辖区农民以种水稻和养鱼为主要收入来源。据介绍,近年来,基层干部出现浮在表面多、深入实际少,守摊观望多、开拓创新少等不良倾向。为治懒政,农场采取党员干部划片分包的办法,进村入户访民情,农闲时坐炕头、蹲墙根,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帮百姓插秧、割稻。
记者走村串户时耳闻:八农场土地富足,农户这些年“撑不死也饿不死”,所以不少基层干部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南田庄村村民王大欢说,村里过去一度垃圾遍地、尘土飞扬。农场党委书记郑树森在进村入户时,听到几户村民抱怨这事没人管。于是,组织村干部利用一周时间清除了垃圾,购置了垃圾箱摆放在村路上,还张贴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标语,如今这个村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南郑庄村见到从农场机关派到这个村任支部书记的孙兆顺时,他正准备帮着村民王秀珍继续去外地跑办赔偿款的事。原来,今年6月20日,王秀珍的丈夫出车祸死亡,因为事发在外地,没出过远门的她可犯了愁。孙兆顺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着她去联系解决问题,还从自己腰包掏了几百元路费。
“脚不沾泥,不可能与群众有感情;心不贴心,一定与群众有距离。”孙兆顺说,老百姓的困难得当成自己家的事来解决,这才叫“亲情联动”。一个月走访三户只是个底线,他今年以来已经走访了50多户,可说是超额完成了“民情作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党员干部并不是无序走访农户,而是按照统一要求,锁定重点人群:困难群众、病残群众等必访,做到走访与帮助解决问题相结合;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必访,做到走访与帮助扩大生产规模,组织他们传授技术相结合;重要时期、重大节日必访,做到走访与慰问相结合;群众办红白事、乔迁、孩子上学等事必访,做到走访与带动移风易俗、增进干群感情相结合;上访户、两劳回归人员、帮教对象等重点人群必访,做到走访与法制教育、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相结合。
记者在翻阅一本本走访农户后的“民情日记”时发现,虽说有的基层干部文字写得不太规范,但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他们想民、爱民的真情,更有自身在访民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
农场低保办干部张艳在最近的日记中写道:“在走访大米加工户王连好时,得知由于规划问题,影响了他改建厂房的进度。我答应他尽快帮助协调解决。鼓励个体和民营企业发展,是增加农工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民、爱民的体现。为民办事并不难,难在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郑树森说,“民情作业”不仅让群众得实惠,还起到了让基层干部沉下身子接地气、排忧解难聚民气、锤炼作风树正气的积极作用。为了防止干部走过场,他们加大了抽查、考核力度,实行奖优罚劣。
今年以来,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达1万余户,写“民情日记”2400余篇,提供致富信息242条,解决实际困难36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