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生活频道 > 互联时代

广州早期生鲜电商大多倒闭 “网上买菜”路难行

发布:2013/7/4 10:45:38  来源:网易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广州早期生鲜电商大多倒闭 “网上买菜”路难行

今年6月初,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在7月,京东、中粮我买网等也将上线生鲜频道。而在此前3月份,1号店已宣布旗下1号果园正式进军生鲜领域,加上2011年10月淘宝生鲜频道上线,可见,在各类型商品都趋向同质化的今天,生鲜市场重新成为了电商们争抢的版图。业内人士揣测,其中最大挑战应该是冷链物流体系。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广州早期的生鲜电商大多已倒闭,但倒闭的原因却远不止这一个。

广州首批生鲜电商大多倒闭

其实生鲜电商在广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9年,东川新街市高调试水“网上菜篮子”之时,这个话题已经被无数人讨论过。此后大批跟风者试水生鲜电商,不过主要集中在蔬果销售。彼时,广州的生鲜电商网站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牵头组办的,一种是扎根行政分区的私营企业,还有一种是走高端路线的有机肉菜供应商的拓展增值服务。

但到2011年底,因供应链、物流、管理、配送等种种原因,昔日红火的“好帮手”、“谊万家”等同类型网站相继倒闭,“网上菜篮子”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但日订单已从20多单萎缩至八九单。

2012年底,在有政府背景的“小鲜e站”上线前数月,“网上菜篮子”宣布停止配送服务,如今这个网页已无法打开。“小鲜e站”目前仍在正常运作,但生鲜产品已不是主打,更多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有业内人士猜测:“它(‘小鲜e站')能继续维持下去是因为政府支持,因为你根本无法看到它的日订单量。”

倒闭原因多

在首批生鲜电商中,作为广州首个网上卖菜的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菜篮子”自然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原东川新街市市场部主任吴仲奇和蜘蛛网总经理江于波均是“网上菜篮子”的创始人,他们接受采访时曾经分析过失败的原因,其中三点尤其重要:一是,配送人手不够,导致配送费用甚至与菜品同价。不过当年以实体店员工充当快递员的落后模式,早有解决方案;二是,盈利较难,吴仲奇曾测算过,“年盈利额不达100万基本都要亏损”;三是,市民的购买习惯还没培养成熟,对于“看不见”的新鲜始终不太能接受,另外生鲜产品易损坏也常让消费者不满意。“同样是食品,生鲜这东西不比坚果或饼干,它有着规格不同的保质期,大部分时候都无法实现品质上的高度统一”,一位曾经尝试网购生鲜产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还是宁愿多走几步路。这也是新的角逐者们目前依旧头痛的问题。

进驻生鲜电商领域需有雄厚资本

吴仲奇曾说过,他推行网上菜市的原意,只是为打造实体市场的配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亏本的生意谁都不会做”。但是,对于线上电商来说,也许是“即使亏本生意也要做”。

生鲜品类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有着强大的消费黏性,作为重复购买率和活跃度最高的品类,生鲜为电商带来的不仅是利润,更是持续的消费、关注和稳定的人气,这种消费黏性对于商家来说是吸引顾客、提高客单价的金钥匙,是线上与线下超市真正开始势均力敌的制胜法宝。

而从电商竞争角度看,电商的各种品类已呈逐渐饱和的态势。服装、3C的增速下降,生鲜领域坐拥巨大的需求市场,不过它在线上的销售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开发的初级阶段。

只是要做一门“亏损”的生意,没有雄厚的资本无疑是飞蛾扑火。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从去年开始进入生鲜领域的电商们大多是“大Boss”(大玩家)。

其中有京东、亚马逊、淘宝、1号店等为寻找新利益增长点的大型网购平台,这一点,网上超市1号店的董事长于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得非常清楚,“要做一家真正的网上超市,如果没有生鲜,肯定是不完整的。”有号称有全冷链模式并借助强大仓储而试图转型涉足电商领域的物流公司顺丰优选;还有为了留住原有的消费者,将生鲜配送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传统零售商,如沃尔玛、麦德龙。像田鲜蔬菜这类专注生鲜食品的垂直电商夹在其中确实容易被忽略。

落寞谢幕的生鲜电商缘何再“得宠”?

有业内分析人士此乃大势所趋,如果说,当年网上买菜是新鲜事,那么今天已经不“新鲜”了。

虽然人的消费方式在变,但生鲜依旧还是两条路子:一是走有机路线的高端类,二是走方便路线的平价类。方便平价类被认为并不现实。但是在高端领域,有已经形成习惯的网购大军,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线上取代线下是有希望的。随着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众多实体超市面临租金数倍上涨的巨大压力,撤出城市的黄金地段、缩减门店数已经成为大型商超可以预见的未来,而订单式商业模式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损耗,线上生鲜销售平台所带来的便利和吸引力会逐渐增加。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