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购物”成国人出游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旅游归来的朋友多半不是先描述风景,而是先抒发“中国人真多”的感慨,如果去的是欧美国家,还会感叹一句“东西真便宜”!出境游二十年的发展,使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却仍是多数人的真实写照;疯狂购物,被叫“会走路的钱包”……这样的旅游不仅没有达到放松休闲的效果,反而劳心费神,徒具形式。
“拍照+购物”成国人出游标签
随意浏览国内几大旅行社的网站,欧洲经典八国游、新马泰港澳联游等路线赫然排在推荐目的地首位。花一笔钱,尽可能多地浏览风景看似是经济效益的选择,背后却不免带来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旅行印象。
土耳其籍导游努丽曼长期接待中国游客,她告诉记者,与欧美甚至是日韩游客相比,中国人旅游的最显著特点就是16个字“上车睡觉,下车方便,到了景点,随便照照”,旅游目的地的风光、文化底蕴和特色,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中国游客谈论的话题不像其他国家游客大多是询问景点、特色文化等,他们关心的还有这里的房价,如何在这做生意。”
其实,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购物能力。2012年,中国游客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020亿美元,2013年预计将达到1176亿美元。
就这样,拍照+购物,成为中国人出游最明显的标签。就连不少旅游从业者都坦言,“食宿”特别是“食”是旅游成本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项,因为,中国人一心省钱购物,根本不在乎食宿。“虽然洛杉矶有很多特色美食,但大多数游客对此并不感兴趣。”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队坦言,即使带中国游客去吃,也会因为口味不合等问题而导致游客不满。现在中国旅行社干脆推出“纯购物团”,完全不去景点,这类游客大都是之前就已经来过美国的人。
多重诱因下的“非理性消费”
欧洲人说,“谢谢中国”;美国人说,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然而,慷慨解囊的中国游客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尊严和尊重,相反,其所到之处常常留下一片唏嘘。
前不久,中国媒体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的文章列举了中国游客不会玩的现象,包括“他们装备昂贵的莱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7天游遍欧洲12国,每天都发条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式旅游现象背后潜藏的或许是浮躁的旅游市场,乃至独特的文化环境诱因。
基于多年从业体会,英国游资深旅游顾问菲比曾对媒体坦言,中国游客的旅行要求和层次,和西方观念有所不同。现阶段,国内游客“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成了主基调,而欧美游客更多的是在旅行中追求身心放松。
同时,境外购买名牌商品价格相对低廉是吸引中国游客疯狂购物的一大原因。在欧洲,有高达12%-16%的高退税政策,有些商品会比国内购物便宜多达40%。此外,中国游客家族观念很强,而出国机会稀缺,又有给亲朋好友带礼物的习惯,因此在每个出境游客的消费中都隐含着亲情消费。
其实出国可以这么玩
虽然一些国人还不太会玩,但还是有一个群体,用新鲜刺激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中青旅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是一名旅游爱好者,他告诉记者,想要让旅行变得有宽度,事先对自己要去的地方做一番功课,了解一下包括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典故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你就会发现,那些地标景点在你的眼中不仅只是拍照的背景,它会变得更丰富。而如果想要让旅行变得有深度,那么就需要更注重心灵的感受,建议尽量在人少的时候前往这些地标景点,这样会有更好的体验。
旅行者“行走40国”(网名),13年完成82个国家的旅行,他则建议,跟团游自由活动时段,可去老街小巷逛逛,真正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想接触到当地人,不妨学上几句当地话,买套当地人衣服,拉近距离。
资深导游栗娜坦言,在她长期带团的经验中,除了自由行游客必须自己做攻略外,很多跟团游客是不做攻略的。到了境外目的地,即使有难得的自由时间,也只会跟着导游、地陪或是团友走,别人买什么也跟着买,随大流去购物。在她看来,在境外的时间有限,建议游客今后出游前先做好当地的购物攻略,看看自己喜欢的货品在哪里才能买到,目的性明确的话既省时又省事。比如去英国伦敦购物,要买大牌可以去牛津街或是Harrods等大型百货公司,如果要逛一些个性店铺就可以到伦敦Portobello路去,那里集中了近千个商店和市集,可以淘到不少只需10英镑左右的精品。
著有《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的旅行家朱兆瑞,花了20多年走遍100多个国家。他不赞成一到国外吃不惯当地食物,就选择中餐或自带食物。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就是看看到底会有多难吃。”在他眼中,舌尖上的旅游,是了解当地文化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