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北京地铁使用法则 人潮人海中不怕慢就怕站

发布:2013/5/14 10:44:27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北京地铁总里程本月刚突破456公里,线路17条,车站270座,换乘站37座,已一跃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线路之一。此次刘冕选择换乘“巨无霸”东直门站进行采访,探访地下铁的秘密,发现地铁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体验地铁员工的辛劳。今起,本报将陆续刊出她的蹲点手记,记录地铁站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和记者的思考。

第一次蹲点的日子,几天前就定了——周一早高峰——这是每位地铁新人的“必修课”。

7点半,我准时来到地铁2号线东直门站报到。值班站长姬刚和工作人员都串岗去了,四五个办公室一个人没有。最后,还是这个站区的副区长李齐领着我直接去站台找的人。

从南站厅往站台走,要先下台阶。站在高处一瞅,一列开往雍和宫方向的列车刚进站,车门一开,人潮汹涌而出。瞬间,站台上除了黑压压一片脑袋,根本看不到地面。陌生人彼此贴近,大多还带着点儿没睡醒的迷茫表情。夹在队伍中间的乘客,只能脚不沾地“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这头儿轻,那头儿才重,估计姬刚在那边儿。”好不容易挤到站台,李齐就说了句术语。他解释,2号线早高峰站台一景就是“一头儿沉”——去往东四十条方向的列车车头和去往雍和宫方向的列车车尾(站台南端)相对人少。

往站台北边挤,越来越难走。我只能缩起肩膀,贴着站台的柱子侧身前进,尽量减少占用的空间。

北端通往站厅的台阶是换乘通道的一部分,13号线和机场线换乘过来的客流,源源不断地缓缓“流”下。

“往前走,前面人少”、“加快脚步”、“前面人少车空”……汹涌的人潮中,站务员、文明引导员、保安徒劳地喊着,但收效甚微。按规定,乘务员不能催促乘客。可一位老站务员说:“你看这架势,再不疏导就要有安全隐患了。有时候看到有些人充耳不闻的样子,我真恨不得上去把他们往前踹!”

听着有点儿粗野,却又实属无奈。

北京地铁单日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线网。东直门站做过统计,2号线车站站台面积1000多平方米,早高峰每小时有2.2万客流在站台停留,1平方米有时得同时挤下7名乘客,真应了那句调侃:胖子都能挤瘦了,瘦子能给挤成相片。

9点一过,高峰慢慢退潮。列车发车间隔依然维持在2分钟,逼近世界极限值。前车刚出站,站台上的显示屏就呈现“列车即将进站”的提示。换乘台阶上一两分钟内只有十来个人经过。

姬刚边脱制服外罩边往办公室走。他刚洗过脸,水珠滴答滴答顺着短发淌下来。

我这个地铁“新兵”,把憋了半天的问题一股脑抛给他:为什么站台会“一头儿沉”?是不是出入口设计不合理?每天都这么多人,会不会有危险?

他答得直爽:“一头儿沉”确实跟车站设计有关。最近6年,2号线的新换乘站越来越多,18座车站有10座与其他线路接驳。但是换乘走向基本都是一个方向的,换乘到2号线的客流大部分都是从“沉”的那头儿进站。谁都愿意就近上车,所以列车也是“一头儿沉”。不过,大客流只要动起来,安全隐患是可以避免的。

人潮人海中,不怕慢,就怕站。

当晚高峰来临,我特意留心观察,果然,地铁站最怕的是大客流走不起来。用姬刚的话说:一样的大客流,早上不用限流,晚上就需要限流——早起大家都赶着上班,脚底板就像抹了油;可下班时心情放松,一个个都慢悠悠的不着急,站台很快就堵死了。偶尔三五个人在站台中间或换乘台阶上站着不动,一个站台很快就“梗塞”。

今年年底,北京的轨道交通还将增加新线,地铁族势必会越来越多。怎么让上千万的大客流在地铁站台里动起来,是横在地铁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