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生活频道 > 体育健康

男乒新三少时代:冲击力高于前辈 成就难超越

发布:2013/3/11 13:19:18  来源:长城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国乒新三少时代(体坛版面图)

  3月5日,男乒直通巴黎选拔赛结束。张继科、马龙、许昕率先拿到单打资格;而王皓则通过附加赛艰难拿到最后一个名额,马琳则必须要竞争教练组手中两个评定名额,没有参赛的王励勤基本就此告别世乒赛。从伦敦奥运会到本届巴黎世乒赛,长达十年的“二王一马”时代即将结束,而男乒也迎来了新三少时代。

  内部PK

  成绩可超成就难越

  直通巴黎世乒赛选拔结束,通过人气票选入围9人决选的马琳最终只收获一场胜利。而另一位老将王励勤压根没有入围最终选拔,王励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出现在巴黎世乒赛的赛场。尽管如此,自2001年首获世乒赛单打冠军以来,王励勤还2005年、2007年登顶世乒赛单打,前无古人,巅峰状态保持之久令人惊叹。

  老将胜在出名早

  马琳1997年开始征战世乒赛,本次若能获得单打名额,将是他第18次站在世界大赛的赛场。而从1999年到2012年,马琳始终占据男乒主力层,尽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能力远不及巅峰时期,但他依旧是团体赛的主力成员。

  “我希望自己巅峰状态能够维持很多年,但是像王励勤和马琳那样保持巅峰状态或者说十几年处在主力层上是很难的。”尽管已经是大满贯运动员,但张继科仍不避讳地表示,马琳和王励勤在保持巅峰状态上的成功自己永远无法企及。

  “张继科出道时间比较晚,2010年世乒赛团体赛才出来,从这年算起,他像我一样连续打18年世乒赛就40岁了,如果他那时还能是主力的话,那真的要恭喜中国乒乓球队了,是队伍的福气。”马琳幽默表示,自己保持的巅峰纪录后无来者。

  马琳的一句玩笑话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巅峰保质期”的关键,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么重要。

  1997年马琳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赛时才18岁,1999年获得世界冠军时20岁;同样在1997年初登世乒赛单打赛场的王励勤也才20岁。而张继科和许昕都是自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冠军开始崛起,那时的张继科已经23岁。打入主力层的时间在客观上决定了这批小将恐怕无法成就如马琳和王励勤一样的长时间巅峰。

  新人间缺乏竞争

  除了年龄以外,相互促进也是马琳、王励勤他们长时间保持巅峰状态的原因。从2000年到2009年,马琳与王励勤多次上演巅峰之战。2005年上海世乒赛决赛,王励勤4比2战胜马琳;2007年世乒赛决赛:马琳在3比1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王励勤翻盘,这是马琳距离世乒赛冠军最近的一刻,他自己也曾多次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只差这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自己可能早已退役。而尽管三获世乒赛男单冠军,但王励勤在最为关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半决赛不敌马琳,成就了后者最终的夺冠,自己也同样无缘大满贯,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动力。

  反观如今的三位小将,尽管马龙2006年便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但是由于当时张继科被退回省队两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马龙在同年龄段选手中没有对手。

  相比于刘国梁当队员年代队员退役时间较早,自“二王一马”上升期开始,乒超联赛的逐步完善,很多实力不错又打不到一线的陪练们放弃了出国打球的机会。而主力和陪练层实力的雄厚也和“马王”保持巅峰状态之久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身为“国乒六小龙”之一的张超所说,乒超联赛让自己这样的主力陪练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一直坚持到现在。而这些有世界冠军水平的陪练也让“马王”时代得以延续。

  不过,随着如今生活的质量的提高,更多的孩子并不能如马琳一代人那般专注于乒乓球,也因此在后备人才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培养出许昕的上海曹燕华乒校为例。许昕在那里打球时,同批专业队的孩子有四五十人,而现在同年龄专业队才有十五六人。“现在国家一队中王皓他们83年这拨是最多的,包括郝帅、陈玘、邱贻可、张超大概有七八个人,你只有选材的基数大,选出来的好苗子才可能多,大家才能有好的竞争氛围,相互促进。”王励勤表示这些年乒乓球选材范围逐年下降,这也导致了在“国乒三少”同年龄段国内选手并不足以形成威胁和冲击。

  “直板”困扰两代人

  其实,两代球员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而其中最具特点的便是“直板”打法。

  近十五年来,国际乒联的每次改革无不针对称中国队。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乒联相继实施大球、无遮挡发球等新规则,使得以直板前三板技战术的刘国梁与2002年退役,他之后,孔令辉鲜有建树。

  那时,正是王励勤、马琳和王皓开始走向巅峰,“二王一马”统治随后十年。“我运气好,是因为在本土拿了奥运会单打冠军,运气不好是因为刚拿了冠军,规则就改了。”在直通巴黎男单选拔中,33岁的马琳在落败后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乒联再更改规则,无机胶水替代有机胶水,王励勤和马琳备受冲击,2010年俩人不得不通过“生死”PK来获得出线资格。那之后,王励勤淡出主力层。也是那一年,张继科一年内完成大满贯,他与马龙、许昕,“国乒三少”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08年奥运结束后我就没打过原来规则的比赛。我很羡慕张继科,现在的规则和伦敦奥运会前是一样的。我光研究改革无机胶水和规则就很长时间。”马琳说道。而王皓表示极有可能在今年全运会后退役。

  规则的改变对“国乒三少”同样影响深远。随着马琳和王皓的逐渐隐退,主力中直拍打法仅许昕一人,他在成绩上难于张继科、马龙相提并论。“刘指导曾开玩笑的和我说,如果我再打不出来,直板打法可能就要从男子乒坛灭绝了。”许昕苦笑着说道。

  外部PK

  冲击力高于前辈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决赛对阵德国队,在打头阵的马龙输球情况下,30岁的马琳上演大逆转战胜波尔,带领球队逆转获胜,赛后刘国梁和马琳俩人抱头痛哭,刘国梁更是盛赞马琳为男乒的“定海神针”。在心理素质上,张继科也确实和马琳一样有颗“大心脏”,一年内获得大满贯的经历无疑证明了这点。而一年之内完成大满贯,在抓住机会的能力方面,张继科胜过马琳。

  三届奥运会男单亚军,一直处于技术巅峰的王皓却三次与冠军失之交臂,王皓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备受外界质疑。而国乒三少中的马龙多年来一直是队伍重点培养的队员,从2006年开始参加世乒赛团体赛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到去年才惊险获得世界杯单打冠军,更是在2010年世乒赛团体赛决赛输掉与波尔的关键之战,如何不重蹈王皓之憾,突破大赛中的心理承受力将成为马龙能否真正领军的关键。

  2003年世乒赛,奥地利名将施拉格最终登顶冠军,那届世乒赛中国男乒队员都没有打进决赛。而此后的10年,特别是08年奥运会后的两届世乒赛,男单4强仅一位非中国选手,新一代队员对世界乒坛的冲击性显然高于昔日前辈。

  “技术肯定是越来越先进,可能我们的技术对世界的威胁更大。像马琳和王励勤刚打出来那会儿,很多外国队员都处在巅峰;但是到了我们这拨,外国队员崛起速度慢一些,现在对我们能够真正成威胁的可能就三四个,以前可能是有十几个,随便说一个就可能赢过中国队员。”作为新一代技术最为先进的马龙这样说道。

  两代人成绩对比

  对手点评

  波尔:新人更完美

  对于中国男乒的更新换代,这些年来一直是中国队头号对手的德国名将波尔自然很有发言权。“总的来说,我可以确信一点,那就是张继科、马龙和许昕为代表的新一代运动员,基本完成了平稳过渡,中国男乒的实力有增无减”,波尔表示。

  波尔称赞了三名中国新生代球员出色的身体素质,而在老一代运动员中,只有王励勤的身体条件比这些年轻人更出色一些。波尔和每一位中国球员都多次交手,他认为三位年轻球员都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打法,“但与此同时,他们都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弱点。从这一点说,中国乒乓球的技术训练堪称完美。”

  其实在欧洲乒坛,马琳、王皓和王励勤都远远还没有到退役的年纪,刚刚庆祝32岁生日的波尔在欧洲乒乓球实力最强的德国,依然可以占据一哥的位置。波尔相信,中国男乒两代运动员都处于顶尖水平,“老一代球员在球场上依然有统治力,或许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会欠缺一些稳定性,但是依然有能力击败年轻一代的球员。”

  波尔相信,年轻球员老将可以相互激励,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同时活跃在赛场,“比如大家在鹿特丹世乒赛都看到了,马龙在输给王皓之后非常生气,因为这场失败就很可能意味着他将会失去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