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业持续快发展 目前有1300多家旅游企业
天刚蒙蒙亮,大昭寺门前的香炉早已燃起祈福的桑烟。68岁的格桑卓嘎手捻念珠,开始数十年如一日的晨间转经。此时的八廓街,已不似几十年前母亲领着她第一次转经的那条路,石板路面替代了土路,路灯照亮阴影里的巷道,民居变作了店铺,招牌从藏文换作汉、藏、英文俱全。日头渐渐升高,照亮整条八廓街,穿着藏袍手持转经筒的外来朝圣者和冲锋衣墨镜的旅游者越来越多。
变化着的不仅仅是八廓街,西藏的许多人文、自然景观,在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共同保护下,如今已经成为了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导游员:我们有了用武之地
已经在西藏中国旅行社担任日语导游10年的德吉,和许多藏族姑娘一样,能歌善舞,加上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这让她在西藏的导游圈子里小有名气。在讲解过程中,她还时常带着游客们一起唱起动听的藏族歌曲。
大学毕业之初,德吉并不认为这是理想中的工作。她说:“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导游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当时客量少,觉得自己的长处发挥不了作用。”德吉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每天平均有4列火车进藏,进藏旅游的境内外游客倍增,这让擅长日语的德吉有了用武之地。
从最初仅带两三名游客讲解都会感到紧张,到现在带一个由三四十名游客组成的团队都驾轻就熟。德吉说,导游的工作不仅让她增加收入,还让她收获了自信。
德吉说:“原先我们日本团导游就是带一个两个人,现在进入西藏的游客量大了,最多能带三四十个人。我发现我可以接触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西藏从古到今的历史,还有西藏的民俗文化知识。”
与德吉一样做着导游工作的边巴次仁,站在布达拉宫后山的阶梯上,看着远处宽阔的街道与楼房,心里有了新的打算。做了10多年导游后,这个毕业于西藏大学英语系的藏族,希望在今年购入一辆越野车,扩大自己的旅游生意。50年来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他的这个想法提供了保障。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海拔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1965年,中国打通了历来被国际航空界划为“空中禁区”的西藏航线;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通车前,来西藏的主要是考察团和登山队,而现在,不仅越来越多的内地人进藏观光,外国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英语导游需求的旺盛。”边巴次仁说。
来自自治区旅游局的数据显示,1980年西藏旅游业发展初期,只有5家旅游企业,但目前,西藏已经有1300多家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3万,旅游车辆达到3000辆。
这里的阳光让我流连忘返
伴随着金秋的脚步,西藏的美景愈发地迷人起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来过西藏很多次了,第一次是在1988年,所以我非常清楚西藏今昔的变化。”今年58岁的周立从2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西藏旅游,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此后他多次来到西藏,足迹差不多踏遍了整个高原。“20年前这里非常贫困,交通也非常困难,那个时候外国人只能从格尔木乘坐旧公共汽车进藏,非常辛苦,所以当时的游客数量相对来说很少。那个时候能够看到一个老的西藏,蕴含着特色的文化,但是非常贫穷。”周立回忆道。
在拉萨平措康桑青年旅社,周立对这些年西藏发生的改变感慨颇深:“现在拉萨的老城区被重新整修,布达拉宫以及其它寺庙也都被修缮。道路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航空线路也日渐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周立告诉记者,前几天他沿着318国道前往林芝,发现沿途有很多服务站。而从拉萨出发去中尼边境的路也不再泥泞,而是全程的柏油路。“现在我了解到,要去阿里的话全程都是高质量的柏油路,只需要两天路程。下次我一定要自己开车到早已向往的阿里看一看。”坐在拉萨老城区的“潮湿的桥”酒吧里,莫然改掉了她的QQ签名。“也许只有拉萨的阳光能让我快乐!”来西藏不到1个月,莫然已把自己当成了“拉漂”的一员。大昭寺前,张宇晒着太阳,神情懒散。“描写西藏的文字吸引我来到了高原,比如,安妮宝贝的《莲花》。”他说。
高山、寺庙、酒吧,无论是长期晒着太阳的“拉漂”们,还是青年旅社里的忠实“驴友”,无不被西藏的壮美景观与神奇魅力所吸引,以前并不广为人知的中国西南边陲,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旅游圣地。
在1959年前,西藏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不仅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糟糕的交通状况也使雪域高原的美景长期与世隔绝。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以及机场、公路等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已经让西藏由一个神秘的地区,逐渐变成了人们旅游的天堂。西藏的4A级自然景区达到4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60项,是一个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旅游目的地。
没想到我们也能吃上旅游饭
嘎玛是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农牧民,她说:“家庭旅馆开了有五六年时间,总共有21张床,一晚上一张床30元;三菜一汤,有藏鸡蛋、藏香猪,还有牛奶等,一个人30元。现在牦牛也养,旅游也接待,现在生活是很好的。”嘎玛告诉记者,仅靠家庭旅馆这一项,就让她每年多增收5万多元。
扎西岗村是林芝地区的“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这里拥有着西藏独有的蓝天雪峰、草甸牛羊的美丽景色,过去,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人们意识的闭塞,这里的人们从没有想过身后的大自然景色竟然是自己致富奔小康的“法宝”。如今,这里的许多农牧民都在自家办起藏式的“农家乐”,每到旅游旺季,每家每户常常是刚送走了这批游客,马上又会迎来下批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住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藏家小院内,品尝着新鲜的牛奶鸡蛋,感受着西藏农牧民的甜蜜生活。
那曲镇38岁的达瓦多吉在5年前投资1万多元在家乡开办起“牧家乐”,不到半年时间就收入8万多元,比全家老小7口人一年放牧的收入都多,他说,没想到我们牧民每餐离不开的糌粑、酸奶、干牛肉等家常便饭,也能给我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
在西藏,不仅仅是林芝、那曲的农牧民依靠着旅游业发家致富,走在哪里你都会看到农家乐、牧家乐、民俗村……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牧业的农牧民纷纷转变观念,从事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许多农牧民看好“旅游商机”,并希望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体验当“老板”的感觉。
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俞永贵表示,“十二五”期间,西藏将继续把旅游开发作为兴边富民的重要落脚点。他说,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就特别注意农村旅游的开发,西藏自治区共投入了1.7亿元,带动了4.8万农牧民参与旅游建设,每个人收入达到6116元。下一步在“十二五”的五年期间,我们对乡村旅游将更加倾斜,把旅游开发作为兴边富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由最初的接待型事业到一般经济产业型再到基本确定为支柱产业型,旅游业在全区各行业中率先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如今,西藏正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环境舒适、交通便捷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站在世界之巅笑迎八方宾朋。
相关文章
- 隆里古城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获《人民日报》、《光明
- 曹妃甸最近的油菜花海
- 《畅游曹妃甸》,带您领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曹妃甸“湿地游、滨海海岛游、新兴工业游和生态农业游”的魅力胜景。
- 错峰旅游价格实惠 节后旅游市场价格“跳水”
- 郡俪温泉水世界成功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试点项目
- 唐山节期旅游市场揽金1.89亿元 同比增19.62%
- 黄帝塑像落户迁安黄台山公园
- 调皮狐猴:爬相机比拍照有趣
- 肯尼亚国家保护区现奇观 三狮军团大战鳄鱼
- 英艺术家百万元打造微型复古玩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