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莫言文学馆参观人数激增 当地政府拟扩建纳客

发布:2012/10/25 11:33:54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以前,莫言文学馆少有人来,可用‘门可罗雀’形容;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这些天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有的是政要、有的是文学爱好者,更多的则是来自海内外的记者采访,根本应付不过来。”莫言研究会会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2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莫言文学馆门口,悬挂着写有“根植故乡莫言问鼎诺贝尔”的红色长条幅,显得格外醒目。

  记者当日下午在莫言文学馆看到,两层小楼、展览面积约有千平米左右的展厅内,布展着关于莫言成长成名的系列图片和资料。从一楼到二楼的走廊内,参观者有序地走动,合影留念者不在少数。在一楼走廊,以高密剪纸艺术剪出的《红高粱》艺术品挂满了墙壁,彷佛将莫言30年前的成名作《红高粱》剧情一一展示。一位来自华商报的媒体记者专注地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幅幅画面。

  在二楼展厅内,莫言的一篇小学5年级时所做的作文《抗旱速写》(模拟件)吸引了10多位参观者。

  专程前来参观的山东临朐北苑中学教师王青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读着莫言老师的作品长大的。他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表达了对民间中国的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参观莫言文学馆,可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位有着明显“乡土”气息的作家,以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学生。

  毛维杰表示,莫言文学馆是高密市政府于2008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当初,建造该馆时莫言很低调,并不支持。毛馆长告诉记者,在莫言看来,他的作品素材来自家乡的高密东北乡,没有故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厚文化元素的滋养,就不可能创作出鲜活的好题材。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莫言回来的次数少了,但他对家乡的关注度依然很高。这些年来,莫言无偿捐赠给该文学馆的书籍资料多达5000余册。这些书籍资料,在前几年,是我们馆工作人员去莫言北京的家用汽车运的;现在多是莫言用物流“送来”的。我们会对这些珍贵的资料和书籍加以保护,使用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毛维杰说,莫言文学馆是高密的一个文化名片,莫言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莫言获奖后该馆已无法满足正常接待需求。原来只有1个专职解说员,足够应付讲解任务,现在临时增加了两个解说员,也不能满足参观的需求。

  “我们要扩建展馆,全面装修增容,吸纳更多的中外友人到此参观,来弘扬他的文学精神。”毛维杰说。政府已经设计出新的二期规划,将比原来拟定的扩建计划还要大,用来陈列莫言获奖的奖杯、手稿以及出版的各类杂志等。为来此参观的海内外游客提供一个更真实、更全面、更丰富的“莫言”。(记者孔凡元)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