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景区门票涨势仍在 网民建议做实旅游产业链
据媒体报道,长假期间国内景区可谓冰火两重天:热门景区纷纷“爆棚”,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而冷门景区即便降价也门庭冷落。
另有报道称,节前有关部门曾陆续公布多家景区门票价格下降名单,但现实情况是,热门景区不但降价不给力,反而出现黄金周习惯性的“报复性涨价”现象,景区周边酒店价格更是疯涨的离谱。
对此,不少网民对此前举措的含金量表示怀疑,景区门票政策亦受到诸多质疑。有网民认为,通过市场来调整节假日旅游供求肯定有其合理性,但门票依赖症已让国内景点陷入困境,而价格手段仅仅是破解门票经济困局的一个办法,摆脱“门票经济”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全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一线景区门票涨势仍在
不少网民发现,不同景点冷热不均。长假期间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如南京中山陵的访问游客甚至为最佳接待量的10倍。而另一方面,冷门景区则继续“遇冷”,如海南海口热带野生动植物园门票价格下调,但仍在最佳接待量以下。
网民“哒喏”表示,热门景点的人气鼎盛也助长了“顶风涨价”的动力。如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日前宣布涨价,门票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
网民“瓦查”分析,一线景区门票涨价趋势仍在,原因在于我国自然景点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地方政府或者授权经营的企业。在财政支持不足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均愿意通过门票提价来获取资金、利润。但高票价可以限流,却对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无益。调整需经历阵痛期,单纯依靠门票挡住游客的脚步,其实是变相地“守旧”。
门票收入一直是“大头”
有网民表示,虽然国内旅游业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是客观地讲,目前国内一线景区中,真正打造旅游产业链的景区较少,大多还是依靠门票、索道、酒店在支撑。也有网民认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收入结构单一,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
网民“刘文俭”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景区爆棚,主要原因就是门票经济还是“大头”,除了门票收入,其它的配套收入非常少,所以就想趁着黄金周多“捞一点”。旅游的衍生产品消费量不足、旅游消费链不长,这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除了能卖点纪念品、收点景点门口商贩的房租,别的收入都为零,所以最后还是靠门票。
对于景区冷热不均的现状,网民“何建民”表示,我国旅游资源稀缺,尤其是精品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这也说明增加旅游“供给”的必要性)。热门景区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游览路线开发等软件方面更具有优势,冷门景区单凭低票价很难吸引游客。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导致即便热门景区涨价仍然“爆棚”,冷门景区降价也不能有效分流客源。
加快调整旅游产业链
有网民表示,实现景区经济价值,不在于通过门票设定门槛,而在于通过吸引游客拉动地方消费,继而实现旅游产业附加值。因此,不少网民建议,景区应加速向“全产业链”的转型,加快旅游产业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门票依赖症”。
网民“姚凡”表示,光盯着价格上涨的“外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此来开发综合性产业,最终打破以“门票经济”作为支柱的运营方式。
也有网民提供了一些成功经验。网民“夏天”表示,台湾的旅游景区,要么不收门票,要么价格很低。门票不是台湾旅游业主要经济形式,其收入主要靠游客增多带来相关产业税收增加。而免票的西湖也为杭州每年创造数百亿的间接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门票经济”则让这一切渐行渐远,拉大了游人和城市,乃至秀美河山的距离。(记者夏保强整理)
相关文章
- 隆里古城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获《人民日报》、《光明
- 曹妃甸最近的油菜花海
- 《畅游曹妃甸》,带您领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曹妃甸“湿地游、滨海海岛游、新兴工业游和生态农业游”的魅力胜景。
- 错峰旅游价格实惠 节后旅游市场价格“跳水”
- 郡俪温泉水世界成功列入省重点文化产业试点项目
- 唐山节期旅游市场揽金1.89亿元 同比增19.62%
- 黄帝塑像落户迁安黄台山公园
- 调皮狐猴:爬相机比拍照有趣
- 肯尼亚国家保护区现奇观 三狮军团大战鳄鱼
- 英艺术家百万元打造微型复古玩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