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蓝色国门的绿色守卫

发布:2012/2/25 10:35:23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紫雾漫卷西风烈,海涛奔涌听潮音。这是描述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及港区周边特殊环境的诗句。

  2月17日,迎着刺骨的寒风,记者走近门吊林立、一派繁忙的港区最前沿,看到几名身穿橄榄绿的边防战士守卫在港区关卡,忙碌地登记检查过往船舶车辆。蓝色国门前,这些用无悔青春书写忠诚与奉献的“80后”“90后”岗勤战士就是曹妃甸的边检官兵,他们用热血为曹妃甸港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障线”,呵护着大港的安宁。

  记者登岛后了解到,担负曹妃甸港区6个码头、7个泊位外轮、17个临时对外开放泊位船舶出入境检查的边检站监护一、二中队官兵们,终日陪伴的是码头机器的轰鸣声,扬尘落下的紫色铁矿粉灰。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大家以“身处海岛不孤独,远离闹市不寂寞”的精神,坚守港区前沿不退缩,顶风斗浪迎送一个个曙光晚霞,成为岛中船舶航行最耀眼的“航标灯”。

  采访过程中,记者获知了被官兵认为不值得一提的几件小事。为了守岛,本该谈婚论嫁了,年近30岁的一中队指导员崔元章和队长张磊,成了“快乐的单身汉”。由于驻守海岛长时间与战士们巡逻执勤参与抢险搜救任务,无暇腾出时间谈恋爱。结果,他们多次失去“相亲”的良机。不仅如此,当兵服役8年的刘晓川告诉记者,驻岛几年不知有几个中秋一人站岗赏月、大年除夕遥看远方腾空的烟火了,而当两年兵的战士习惯了站岗目视前方,正当年的风华小伙,个个脸部都长了“抬头纹”……

  在岛上边检监护一中队,几乎全部是“80后”“90后”官兵。杨云云是与这个站同龄的一名老兵,他登上曹妃岛时只有17岁。5年多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站在彩虹桥架起的一号矿石码头“关卡”,平均每天执勤6个小时以上,登记查验进岛人员车辆,脚板下是钢板隔断约20余米深的海槽,两米外是涛声依旧的茫茫大海,日复一日,陪伴他和战友们的则是夏日酷暑的蛰烤,冬天经受的是严寒烈风,春秋是沙尘暴风的洗礼,还有矿石粉尘的侵袭。当初大家均有站在甲板地不稳,遇见大海有种想“呕吐”的感觉,战士们慢慢地一一熬过。屈指算来,老战士杨云云至少在卡口度过寂寞难耐的10950个小时,采访中,一件感动的事令记者对边防官兵更加敬畏。去年6月,噩耗打乱了边防兵杨云云的心绪,云云的哥哥突患急性肾炎,需换肾治疗。父亲让他提前退伍跑运输,他最终说服家人。无奈之下,为了治病,杨云云的父亲只好将家里依靠生存的一辆货运车卖了,而他的嫂子辞掉工作来照顾哥哥。短短几天探家,在医院守护哥哥做完手术后,杨云云带着对哥哥的牵挂和对家庭的内疚匆匆赶回部队,重新走上了单调、平凡的执勤卡口。后来,战友们很少看到杨云云花钱,因为他把所有积攒下来的工资都寄回了家里。他说,“这当算是弥补自己的欠账吧!”

  而在杨云云的背后,记者环岛穿行各个国门边检“卡口”及检查站办证厅看到,一群生机勃勃的“80后”“90后”官兵,在忍受着平凡与寂寞的同时,更享受着那份使命和荣誉。记者走访了解到,该检查站办证厅实行每班12小时、三班轮换,但还是让这群年轻人累得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但是,为保障通关效率,小伙子们坚定地提出:“港口日夜忙碌,证明曹妃甸港区红红火火,宁可我们少休息几小时,也不能让船舶在口岸多等一分钟。于是,“白+黑”“5+2”的工作状态,让他们打造出“边检通关零等待”“海上绿色通道”“一站式通关”等服务品牌,赢得了进岛办理业务人员的肯定。

  采访归来,临近中午,记者一行四人赶到战士食堂用餐,同战士们一起匆忙地吃了微热的醋溜土豆丝、花生米、葱头炒鸡蛋,饮了一碗海带清汤。

  离开食堂,午后二次上岛,行走海浪飓风包围的矿石码头甲板上,途经航标塔、彩虹桥、一、二号码头哨卡,不到1个多小时记者便觉得有些饥饿劳累,腰间盘突出症状病痛难忍。记者再次看到,曹妃甸边检蓝色国门下,战士们依然从容不迫,昂头挺胸走在那紫红色矿石粉铺设的各个岗哨路上,留下的一抹沉实的足迹和背影。前行中,还依稀听到那远去的铿锵脚步声……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