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河北路径与抉择•曹妃甸:一座产业之城的聚集之道

发布:2009/7/30 10:00:45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下半年,曹妃甸续建新开工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2016亿元,力争完成348亿元——— 日前,唐山市发出“动员令”,要举全市之力以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大气魄,掀起曹妃甸开发建设的新高潮。

    “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逐步产生效益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张云川曾对曹妃甸开发建设如是判断。

    尽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增速,但能否及时落实一批大项目加速产业聚集,已经成为这座产业之城的当务之急。

    1

    携手央企,大项目牵引“产业动车”

    曹妃甸工业区近来显得尤为热闹。

    每天有10万左右的人在首钢、港口码头、装备制造园区等项目工地施工,2万多辆工程车在曹妃甸工地往来穿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曹妃甸工业区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825.4亿元,完成投资220亿元,单体项目规模颇大。“中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项目将报国家发改委审批;520万吨商业性原油储备基地项目已完成造地,开始基础施工。”唐山市市长陈国鹰曾透露。

    诸多大项目带来的投资增势,让曹妃甸找到了一条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道路。

    于是,便有了今年曹妃甸岛上“大老板”频频现身的现象。6月,74家中央企业代表光临后,带走了一批合作意向。曹妃甸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173亿元。

    6月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唐山的视察更令唐山市对曹妃甸大项目的引进信心大增。

    据曹妃甸工业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李克强对曹妃甸的发展提出了五条重要指示。这些指示中,除了明确提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国家层面的曹妃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将曹妃甸纳入国家大的发展谋划中,还提出国家要给曹妃甸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当然,最令唐山兴奋的是,国家支持曹妃甸上大炼化项目,在资金方面支持曹妃甸建立产业基金。“上大炼化项目将带来数百亿的投资,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可以说,这个项目孕育着一个即将诞生的中等城市。”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新区管委会主任姚自敏兴奋地说。

    3

    搭建三大平台,项目落地有保障

    最新信息,今年下半年,曹妃甸续建和新开工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2016亿元,力争完成348亿元。其中,工业区续建和新开工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874亿元,力争完成200亿元。上述数字最终要实现,当地就必须解决基础设施配套、投融资,以及作为临港产业“血脉”的物流服务等问题。

    “要努力搭建起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和物流服务三大平台,为曹妃甸的进一步开放开发提供保障。”省委书记张云川在曹妃甸开发建设办公会议上着重强调。

    为进一步开放开发提供保障,唐山市日前发出“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的动员令。

    据了解,曹妃甸下半年续建和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11个,总投资694亿元,力争完成299亿元。

    上述数字的背后意味着:年内新增造地面积34平方公里;100公里市政管网建设到位;到年底建成标准厂房140万平方米。“投融资服务方面,国家已经明确将支持曹妃甸建立100亿元的产业基金。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说。

    与投融资服务并行,唐山市还将探索创新行政管理、土地出让、资本运营、利益分享等体制机制,以期为曹妃甸开发建设提供更好软环境。

    加大引进现代物流产业项目也是曹妃甸建设中一大紧迫任务。日前,开滦集团准备投资20亿元在曹妃甸建设规模5000万吨的国家级煤炭储配基地。该基地将采用商业化模式运作,在实现煤炭储备的同时,借助曹妃甸港口优势,配套建设数字化配煤基地,并通过配煤业务实现增值。

    另据唐山市有关部门介绍,总投资60亿元的第四方物流南堡现代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计划10月底竣工。届时,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拥有自己第一个现代化国际展贸交易平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电子商务中心。

    首钢京唐钢厂海水淡化1号机组开始投产。

    2

    吸引市属企业,长链条打通“循环路径”

    7月20日,唐山市副市长辛志纯召集冀东水泥、冶金矿山、陶瓷股份等企业召开协调会。中心议题便是如何使这些企业尽快能从市区搬迁到曹妃甸。

    “市属企业搬迁曹妃甸,是加快曹妃甸产业聚集的需要,是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转换经营机制的良好机遇,也是城市三年大变样的迫切要求。”辛志纯说。

    一向对央企和跨国公司等大项目、“龙头企业”情有独钟的曹妃甸,为何打起了本地企业的“主意”?“只要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大、中、小企业都要进。”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这番话,为曹妃甸产业聚集方式之变做了新的诠释。

    之所以不再对企业规模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构建起围绕主导产业的长链条。

    以首钢京唐项目为例,钢铁生产就要出废钢渣,于是在规划方案中设计了能将其消化的水泥厂。有废气,就在附近设计有热电厂,实行废气发电。为首钢出来的各种钢铁制品设计出路,便有了利用钢板的大型造船厂,也有利用钢铁生产构件的冶金厂。

    同样,化工厂的产业链条也被越做越长,除钢铁厂的附生物焦油化工厂外,石油化工延伸出来炼油厂、乙烯厂和之后的塑料厂等等。而更大的化工行业优势还不在这里,除了首钢的海水淡化厂外,曹妃甸工业区还将引进一个更大型的挪威海水淡化企业。“他们同样看中这里大量廉价的来自钢铁产业的热能无处消耗,这些热能正好作为海水淡化的基础,而淡化出来的水和盐都是紧缺货。”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珣说。

    到这里,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有了交叉,产业链条的大延伸成就了两大产业间的“循环之旅”。从这种构架不难设想,唐山市加紧协调市区企业外迁曹妃甸并非一时之计。

    按照设想,循环的路径延伸还会更远。据介绍,靠近海边的曹妃甸新城将建设风力发动机,同时工厂产生的大量洁净水、热量都能为新城提供动力资源,而城市产生的垃圾将送往工业区焚烧,其热量再次循环使用。

    为产业“循环路径”架构起最为合理的聚集空间,唐山市还将按照“一带两轴”、“一区多园”的总体框架,对曹妃甸工业区区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包括在现有钢铁(电力)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高新技术、环保、日韩、台商、循环经济五大专业产业园,为产业聚集发展打造新平台。“新的产业聚集平台,将突出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正集中精力谋划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尽快取得突破。”陈国鹰说。

    链接

    三大产业集聚区最新动态

    ■滨海新区

    100亿元进军现代生物医药

    最近,天津滨海新区重点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将在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最终带动并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海峡西岸

    形成对台产业承接集聚区

    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福建省要求福州加强对台产业对接和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的合作对接,承接台湾新一轮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形成以闽江口为主的产业对接集中区;泉州以加快产业、港口、城市发展为重点,建设海西先行先试试验区、大陆重要的台资密集区、海西东出西进的重要通道、海西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海西文化旅游中心;厦门则积极加强与台湾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

    ■北部湾

    500亿投资方便对接泛珠产业转移

    日前,广西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投资总规模逾500亿元人民币。未来三至五年,广西将把交通路网的触角,全面无缝对接东盟、对接泛珠三角发达地区,更进一步方便承接其产业转移。

     观点

  从节点式分散发展向产业链条式集群发展

  短短几年,曹妃甸从昔日荒芜的沙岛发展成生机勃勃的产业区。这座产业新城以现代工业先行区为目标,其产业发展最为人们期待之处在于,以循环经济为导向,构建起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整、大中小企业共生、协作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从而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形成样板和示范意义。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所副研究员张云

    打好产业发展微观基础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对于曹妃甸来说,新上一批主导性、关联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但是当前保增长、促就业的有力支撑,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具有关键意义。

    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工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这就更加凸显出大项目牵引重中之重的地位。大思路带来大发展,大发展招来大项目。曹妃甸以开放的眼光,努力把自身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持,这就为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寻找最优化布局形态

    抓住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机遇,推动项目向沿海地区转移,向环境容量大、资源优势强的地区集聚,应成为我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现代产业体系不是由一家家各自为战的企业、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行业所组成,而是由大中小各类企业协作共生、上下游各环节衔接配套的产业链所组成。曹妃甸管委会放松了对入驻企业规模的限制,绝非招商引资的救急之举,而是基于对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律的更深理解,旨在推动产业生态的优化,壮大和延伸产业链条。

    实践证明,要提升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就必须构建起以少数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量中小企业为辐射延伸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

    制造业大发展依赖于服务业的跟进。曹妃甸因港而兴,以海洋运输为核心的物流业本身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之一。同时,现代物流业作为串联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产业效率的“润滑油”。

    围绕重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物流等相关服务业项目,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现代产业体系协调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放大产业“循环”效应

    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高密度的重工业布局,要解决二者的矛盾就必须走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固然能够实现单个企业的达标排放,但却难以解决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容量约束问题,并且受到技术工艺的限制,企业内循环成本较高。

    鉴于此,曹妃甸在发展生态企业小循环的同时,更加注重以生态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区域层面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通过生产项目的巧妙布局和现代技术工艺的链接组合,培育起钢铁、石化、电力等循环经济型产业链,进而构筑起以污染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这一做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重化工增长模式,为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加强工业区内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实现产业群的资源循环利用、排放物集中处理和无害化处理,谋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也应成为其他地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突破传统投融资瓶颈

    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用地难、基础设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一度是困扰曹妃甸项目建设的“短腿”。当地政府从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着手,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产品,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

    曹妃甸开发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所需资金之巨,远非传统的投融资渠道所能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迫使政府积极谋求金融创新。产业基金的落实,是金融创新的最大成果之一。

    研究表明,金融体系的深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当前,政府进行投融资管理的重点,已从项目管理转向资本市场管理,从“投”转向“融”。

    总之,曹妃甸新区所提供的样板意义同样适用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这就是,大力选择和引进符合产业优势的战略企业及其关联配套项目,实现由节点式分散发展向产业链条式集群发展转变,由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而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保障。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