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纪实(下篇)

发布:2008/9/25 17:01:09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韩文章、赵欣)按照规划,曹妃甸将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建设以进口矿石、煤炭、进口原油和LNG的现代化大型港口;依托矿石码头和首钢搬迁,建设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发展大型船舶、港口机械、发电设备、石油钻井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业;依托原油码头和冀东油田,建设原油储备基地和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并延伸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依托大秦铁路,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发展电能产业,建设46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依托专业化码头,发展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储运。

  有了规划,就有了蓝图。在科学规划下,曹妃甸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和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到2008年进入一个新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行军,从开发之初就是重中之重。在完成最初的水电路讯等基础工程后,我市依据工业区规划,不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推进码头、公路、铁路等建设,特别是加快唐曹高速、沿海高速、迁曹公路、沿海公路和津秦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积极推进与承德、内蒙古的交通连接,扩大曹妃甸腹地。迁(安)曹(妃甸)铁路通车运营、唐(山)曹(妃甸)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供水、供电、通信、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给大项目入驻提供了条件。

  从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到路港相连、布局分区合理的大工业区,曹妃甸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国际国内大集团、大企业纷至沓来,都十分看好曹妃甸这块宝地。但在招商中,我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产业布局、有利于循环经济、有利于整个工业区发展的角度,有取有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据发改局经济运行处的昌军介绍,2007年以来,共签订产业项目合作协议18个,总投资达到1040亿元,涉及钢铁、化工、船舶、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其中,日本住友集团正式决定在曹妃甸设立海外最大的工业基地,主要建设港口机械、电站锅炉、造船等临港项目,并在唐山市开平区建设内陆制造基地。

  在招商中,我市还特别注重产业横向之间的整合,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盲目上项目,也使得产业的发展更科学、更健康。石油化工是曹妃甸设计中产物,因此而延伸出来炼油厂、乙烯厂和之后的塑料厂等等。可是,更大的化工行业优势还不在这里。除了首钢的海水淡化厂外,曹妃甸工业区还将引进一个更大型的挪威海水淡化企业,“他们同样看中这里大量廉价的热能无处消耗,这些热能正好作为海水淡化的基础,而淡化出来的水和盐都是紧缺货。”

  曹妃甸附近的南堡盐厂是亚洲最大的盐化工企业之一,原材料极度缺乏,这些盐产品正好作为化工原料而得以应用。结果,钢铁行业因此和化工行业有了交叉,双方更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整合,工业区的化工产业链条越拉越长了。

  在工业区,像这样的整合越来越多,产业聚集效应日趋凸显。目前,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自2007年3月全面开工后,去年底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将于今年10月投产;二十二冶装备制造基地投产;中韩合资建设德龙海洋装备基地项目、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挪威海水淡化及装备等项目也都陆续开工;首钢京唐钢铁厂二期工程、曹妃甸煤炭码头、开滦30万吨煤炭焦油深加工等一批续建项目不断加快;同时,荷兰EMA海洋装备、金维力油气钢管等20个项目签约。

  ……

  大港口、大钢铁、大石化、现代装备制造次第布局,今日的曹妃甸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和产业聚集阶段。从布局上我们不难看出,曹妃甸的产业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横向整合,一个依托港口而生的临港产业正在形成,并迸发着勃勃生机。

循环经济示范区

  当南堡发现10亿吨大油田的消息传出后,曹妃甸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作为近海油田,南堡油田的开采开发,会不会给渤海湾带来污染?

  曹妃甸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绿色开发”的理念,南堡油田所有钻井平台将在作业中实现“零排放”,不会给曹妃甸带来污染。“南堡油田将建成中国首个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绿色油田。”

  南堡油田将充分考虑伴生天然气的回收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油气自用和损耗;采用高效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按照保护海洋的理念,实现低能耗、零污染、低排放、高效率,最终建成科技、绿色现代化大油田。

  配合南堡10亿吨级整装优质大油田开发,依托进口原油码头,曹妃甸新区将规划建设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同时,配套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形成石化企业之间、石化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石化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最终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无缝链接、一体化清洁生产。

  “不放掉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舍弃一滴废水”,曹妃甸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作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曹妃甸围绕循环经济做文章,并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为此,我市抬高了进区项目“门槛”,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共同制定了《主导产业准入门槛实施办法》,内容包括产业准入公共门槛设定、产业准入分行业门槛设定、其他相关配套产业门槛设定等。进区项目除了要具备产业优势、自身规模外,还要看它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示范区要求,能不能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找准定位。

  “曹妃甸循环经济有三个层次。一是工业区内企业自身的循环;二是钢铁、电力、石化三大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产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产业集群的资源有效利用;三是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企业与行业有机结合。力争在每个产业链上,形成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间无缝链接和清洁生产,在每个产业之间也形成循环链接。”

  在这样的科学理念下,我市的引资方向也很明确。“不是环保项目,不是循环经济项目,不是土地集约利用,投资再大、挣钱再多,我们也不要。”

  一个电解铝项目一期投资16亿元,由于污染较大,且无法在曹妃甸产业链中消化,曹妃甸管理者最终选择了放弃。在曹妃甸可以看到一些上百亿元投资的巨无霸项目。总投资额137亿元的德龙海洋工程基地项目是国内两家民营企业和韩国企业合资的造船业为主项目。还有一些投资方希望投资类似造船项目,曹妃甸新区同样选择了拒绝。据介绍,从去年至今,他们婉拒的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

  “很多人以为,首钢搬迁,是怕污染北京,而曹妃甸不怕污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首钢搬迁没有搬来一个钉子和一个螺帽,而是与河北唐钢在曹妃甸联合建设了一个囊括世界先进工艺和设备、年产1500吨精品钢的全新企业,将来要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钢铁厂的工业余热经回收用于煤化工和城市生活;工业废渣制成超细粉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重复使用,浓缩废水用于拌和原料经燃烧消除最终污染……”这是新首钢循环经济的蓝图,也是建设中必须遵守的铁律。

  据了解,目前入驻曹妃甸的产业项目都在产业链上。对于单个企业无法形成的废水处理、海水的淡化链接部分,则由政府主导完成。曹妃甸投资160亿元建设海水淡化项目,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每年可淡化海水5亿立方米。产生的废料可使盐场增产728万吨原盐,利用这些原盐,又可配套建设80万吨纯碱和100万吨烧碱项目,利用制碱过程中产生的氯气,可生产市场需求巨大的PVC、PVDC产品,同时烧碱还是钢铁的生产原料。

  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了曹妃甸新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我市周边铁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剥岩土,日久天长,堆积如山,占用了大量土地。在吹沙造地过程中,曹妃甸把剥岩土收集到一起,铺设成为植被层,既减少了占用耕地,做到了废物利用,又有利于工业区的绿化。“未来的曹妃甸,将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人工绿洲。”

  为防止吹沙造地引起海洋动力学变化,破坏渤海湾生物的生存环境,我市组织专家对曹妃甸附近海域进行海洋动力学研究,贯穿东西方向,预留了一条纳潮河,最大限度保持海洋动力平衡。将来,曹妃甸依然会是鱼儿栖息的乐园。

  链接:2008年1月25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以此为指导,曹妃甸将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和技术一流、规模一流、效益一流、生态一流的要求,逐步建设成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开发建设中,将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循环理念、创新发展,对外开放、双向发展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由远及近、分段推进,最终实现“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其中,2010年前为起始阶段,在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矿石、煤炭、原油、LNG等码头,首钢京唐钢铁厂和精品钢铁基地及关联配套项目。2011至2020年为中间发展阶段,重点扩建能源和矿石码头,逐步形成煤运第三通道的出海口;扩建精品钢铁基地、电厂和海水淡化等工程,视市场情况建设石油炼化一体化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2021年至2030年为远期提高阶段,按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可能,继续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循环产业链,形成以现代物流和重化工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