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获悉,近年来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日前,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推动三地旅游市场一体化。至此,环渤海区域已签署10余个协议促进经济一体化体系建设。到目前,这一地区合作项目累计达4900多个,合作金额830亿元,这标志着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正在由20年前的物资串换和经济协作向经济一体化演变。
近期,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积极构建统一市场,联合发展交通,加强能源、产业、科技、环保等多领域专项合作。天津市与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11个内陆省区市签署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并已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建立了“无水港”。
京津冀地区各高速公路沿线九个科技园区联合签订区域科技合作协议《泰达宣言》,提出共同打造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科技创新体系;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商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业发展报告》,建立三地统一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市场应急保障互助机制;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三地旅游市场的一体化;京津两市签署了《京津科技合作协议》《京津城市流通领域框架协议》,提出共同打造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流通一体化体系。
天津滨海新区已与河北省的沧州、廊坊、唐山和山东省的潍坊、德州等周边城市签订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与此同时,环渤海区域跨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增加。两年来,环渤海区域各省市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共同培育和发展区域市场体系,促成了一大批涉及原材料加工、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商贸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的数量和合作金额较往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程度提高。据大连、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滨州等城市的统计,两年来,共达成合作项目上千个,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