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指一年中至少有一段时间为潮湿或水涝的地区,其水深一般不超过6米,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和沼泽群落等。湿地含有丰沛水量,比陆地具有更大的比热,高温吸热,低温放热,从而调节气温,减小温差;同时,湿地是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雨季可以调蓄洪水,降低洪峰,并及时补充地下水,旱季可以增大蒸发,增加降水,从而减少旱、涝灾害。湿地由动植物、微生物、土壤、水体以及砂砾基质组成,它们之间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使湿地成为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和“污水处理厂”。大面积湿地可以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浮尘、细菌和有害气体,与降水、径流带来的尘土及有害物质一起沉滞于基质,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当污水流经湿地时,悬浮物会沉降并被基质与植物过滤;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氨与硝酸盐被脱氮细菌分解为氮气或被植物吸收;磷随钙、铁、铝的化合物沉淀,吸附于土壤或被植物吸收;重金属及有毒物质通化氧化、沉淀和植物吸收来去除;而病原体则被其它生物摄取或被某些水生植物分泌的抗菌物杀死;最后流出湿地的水质会得到彻底净化。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以维持它们正常的繁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湿地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出产泥炭、水电,可用于适度旅游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湿地还具有科研与景观价值。
唐海县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既有洼淀、苇塘、沼泽、滩涂等天然湿地,又有稻田、水产池塘、库塘、沟渠等人工湿地。全县拥有湿地面积5.4万公顷,据国际湿地组织调查证实,共有野生鸟类42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1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6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30种。有8种鹬类数量已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当地某一种鸟类数量达到全世界同一种鸟类总量的1%以上)。广阔的湿地还是国际性迁徙鸟类的重要迁徙地,每年全县迁徙珍稀国际候鸟100多种,数量达6.9万多只。另外全县野生植物达63科、164属、238种,绝大多数为湿地野生植物。
为保护、开发、利用好难得的湿地资源,唐海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在维护湿地的生态特性、基本功能、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狠下功夫。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划定了详细的保护范围,把全县湿地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功能区”,制定保护规划,规定所有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持湿地的原始面貌;组建野生动物保护站,杜绝非法狩猎、捕杀鸟类等行为。
2004年有关方面批准唐海县建立了占地1.2万公顷的县级鸟类与湿地自然保护区,预计投资2.1亿元。毋庸置疑,保护好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距京津不过百十公里的宝地,河北省唐海县将来获得的不仅仅是生态效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环境优美小城镇等各项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创建活动,也在鱼米之乡中有续地进行。据了解,在县环保局组织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2004年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与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唐小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王久江等一行6人专家组到唐海县考察湿地保护工作。专家组在副县长孙怀贵的陪同下,对唐海县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地考察,深入到十一农场、七农场、四农场、十里海养殖场、五农场等单位,对稻田湿地、渠道湿地、河流湿地、芦苇沼泽湿地、草甸湿地、平原水库湿地、盐地湿地、滩涂湿地、潮间带湿地、淡水养殖湿地、海水养殖湿地等三大类九种湿地类型进行了二十三个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调查小区进行了野生动植物、鸟类种类和数量认定,并以文字记载、照像、录像等手段入档,对湿地林网及鸟类分布进行了线状调查和统计。通过考察,专家组对唐海县县湿地类型、规模、保护力度及政府举措给予了赞许、肯定和认可,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希望抓紧实施保护区建设进度,在申报、验收省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后,尽快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鉴于唐海海岸带大量鹬鸻鸟类分布的现状,建议把十里海养殖场部分虾池、沉淀池及海堤以南的潮间带纳入保护区范围。
唐海县在2004年启动了湿地保护与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工作。在湿地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掘土筑埝,开渠引水,退稻还苇,建起了5座3000亩以上的平原水库,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资源。5月至6月是鸟类的繁育期,每年各种鸟类都按时成群结队集聚唐海,在天然的芦苇荡里孵化产卵。据了解,我国鸟类共计1186种,唐海境内现有17个目55个科的31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鹳、东方白鹳、红嘴鸥等1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白天鹅、小白天鹅、疣鼻天鹅等45种。
到社区发贴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