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纪实
曹妃甸,渤海湾内沉睡了上千年的小岛,自2003年被列为“河北一号工程”后,猛然间被挖掘机的轰鸣声惊醒,开发热潮喷薄而出。
2006年7月28日至29日,在隆重纪念抗震三十周年的日子里,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唐山视察。在火热的曹妃甸建设工地,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嘱托:要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这不仅仅是对曹妃甸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也是对整个唐山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2007年4月28日,春夏之交,生机盎然。市委、市政府在燕山影剧院隆重召开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暨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由此,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幕正式启帷,科学发展潮涌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这块热土。
光阴如电,转眼间近一年的时光过去。
我们一路意气风发走来,脚步迈得是那样的坚实……
解放思想:打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总阀门”
没有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就没有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手笔。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是我市迈出的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第一步。
这场轰轰烈烈的学教活动自去年4月28日起,历时4个月,全市1118个机关,1955个事业单位,979家各类规模企业及5800多个乡镇、村庄,近50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广大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嬗变。“以前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比较模糊,这次学教活动犹如点亮一盏灯,使我们豁然开朗。”谈起收获,许多党员干部如是说。“阀门”一开“活水”来。迁安九江线材有限公司不等“关停令”的到来,宁愿损失1亿余元的效益,毅然主动关停两座落后高炉;路南区努力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体系建设,唐钢积极发展“绿色冶金”,开滦精心打造“绿色矿区”……在科学发展之路上,还涌现出柳宝成及迁安木厂口镇等先进人物、先进单位。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推动思想解放的各项活动如浪似潮———
去年12月,是我市市民献计献策月。全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近5万人来电来函,围绕如何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等各抒己见,为全市的各项决策开拓了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省委部署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近百名领导干部激情满怀地走上讲坛,围绕忧患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化等9个方面问题展开精辟的论述,为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种种难题寻求良方。观点的争鸣,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广大干群在一场场“思想盛宴”中,观念进一步更新。今年2月1日,我市发起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理念的征集活动,全市人民的激情再次被点燃。纵观5000余条应征理念的内容,广大群众都自觉把唐山的发展放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来谋划,放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大潮中来推进。“这是全市人民思想大解放的成果!”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颇感欣慰地说。
“跳出唐山看唐山、跳出唐山发展唐山”成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于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十足的广东、辽宁等地,留下了我市各级干部学习考察的足迹;全市千名干部为了寻求思想的更大解放,正陆续行走在到“国际化”程度极高的新加坡求学的路上;为了增强国际化视野,我市还正在积极筹备科学发展(曹妃甸)论坛,准备迎接多位国家的元首级人物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出谋划策……走出去,迎进来,为推动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出现了新变化。一是观念更新了,二是眼界更宽了,三是思路更清了,四是办法更多了,五是作风更实了。”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高度评价思想解放成果。
这些实实在在的思想解放成果,正在转化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巨大推动力和创造力。今年3月,我市被中央列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这是中央和省委对我市的信任和重托。4月3日,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再次统一思想,凝聚起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本领、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创造科学发展业绩”的强大合力。
资源型城市转型:凤凰城的又一次涅槃
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突破口在哪里?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选择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
唐山依煤而建,由钢而兴。国内罕见的煤铁资源聚集,造就了唐山发展钢铁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唐山贡献了全省五分之一的生产总值,钢铁产业功不可没。
然而,在贡献了全省五分之一的生产总值的背后,我市消耗的相关资源却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如果不改变固有的发展模式,再走资源型的老路,资源支撑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难以为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以为继,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质量难以为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连用“四个难以为继”,概括唐山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性。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我市确定了打造七大主导产业链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即精品钢材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链、现代物流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链。具体谋划了七条途径:一要实现由内陆资源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二要实现由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三要实现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四要实现由总量扩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五要实现由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六要实现由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转变,七要实现由产业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思路愈发清晰。唐山漂亮转身,将目光投向了南部蔚蓝的海洋。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的曹妃甸,被誉为渤海湾畔的一块“黄金宝地”,如今,这里又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唐山人凭海临风,正在让“建立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的理想日渐变成现实。到2007年底,曹妃甸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两个泊位建成运营,原油码头主体完工,煤炭码头建设进展顺利。产业聚集实现突破,首钢京唐钢铁厂全面开工,二十二冶装备制造基地投产,德龙海洋工程等7个项目开工,荷兰EAM海洋装备、金维力油气钢管等20个项目签约。
曹妃甸“龙头”高昂,带动整个沿海一线强势崛起。
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我市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使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四点”贯通而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经济总量占到全市一半,再造一个新唐山。消息传来,不仅沿海县区群情振奋,中部和北部县(市)区也跃跃欲试,精心谋划和沿海经济的对接。生产力布局逐步向沿海推进,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潮态势初显。
同样是在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空港城“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也引起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这一规划不仅将使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也将大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2007年11月,治污减排安全整顿百日攻坚行动迅即打响。
这是我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又一大手笔。最红火时期,丰润区水泥企业发展到70余家,年总产量达600万吨,水泥产业在全区税收中占有很大比重。治污减排安全整顿百日攻坚行动开始后,丰润区委书记刘彦华斩钉截铁地说:“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推进节能减排,哪怕影响财政收入几千万元,也要让水泥行业脱胎换骨!”该区一举炸掉了26座机立水泥窑,淘汰落后产能188万吨。钢铁大镇迁安木厂口镇党委书记黄玉东说:“我们再也不能走吃子孙饭、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老路了!”该镇着眼长远利益,全力支持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市钢铁行业“老大”的唐钢,公司经理王子林将中层干部带到了大城山顶,看着唐钢周围雾气蒙蒙的天空,大家一片感慨之声:“决不能企业创效益,群众吃烟尘。”于是,该企业投资5亿元治理污染。
在这场治污减排安全整顿百日攻坚行动中,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或被关闭取缔、或被停产治理。在今年3月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10个县(市)区和10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向人大代表和全市人民郑重承诺:三年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否则,县(市)区长引咎辞职,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就地免职,民营企业停产整顿。
到2007年年底,唐山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取得新突破。本地资源耗用速度开始放缓,全年铁矿石开采量增幅较上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01家,基本完成2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等落后设备淘汰,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77万吨、炼钢产能558万吨、水泥产能461万吨;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0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4.1%和4.9%;钢铁、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等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我市的立市之本钢铁产业为例,板带比提高到60%,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枯燥的数字,见证了一座资源型城市坚定地迈向转型之路的巨大努力。幸福的彼岸,将是凤凰城的又一次涅槃。
体制机制创新:为科学发展“列车”注足持久奔驰的“能量”“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对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来说,这句话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在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这场伟大实践中,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眼光去审视,坚决摒弃短期行为,坚持高屋建瓴,着眼长远,积极创新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为科学发展“列车”注足持久奔驰的“能量”。
仅今年前3个月,我市就出台了许多创新科学发展体制与机制的重大举措,“唱”出了连台“好戏”———设立了“新唐山建设卓越贡献奖”。1月初,市委、市政府决定推出这个唐山行政区域内的最高奖项,从今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不超过10人,每人重奖20万元。举措一出,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加大了对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激励力度。3月初,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决定对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视其学科领域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和200—300万元科研经费,发给本人安家费150万元,实行年薪制……激励力度是破天荒的,在市内外均引起了强烈反响;
谋划制定了《唐山科学发展促进条例》。在3月下旬召开的市“两会”上,《唐山市科学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市人大制定条例,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升到地方法规层面,将为唐山各项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提供有力保障;……
出台这些“新规”决不是偶然的。昔日,体制机制的缺陷成为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瓶颈”。
单就位于唐山东南沿海的乐亭县和海港开发区来讲,教训就十分深刻———过去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这对近邻在开发建设中搞竞争而不合作,乐亭县搞乐亭县的,开发区搞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优势不能互补,对唐山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产生消极影响。
“瓶颈”如何破解?关键在于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调整了领导体制,由乐亭县负责同志兼任海港开发区领导职务,积极整合资源,推进两县区一体化。局面为之一新,经过双方协调,成功把海港开发区部分项目和土地纳入乐亭县临港工业园,从而形成了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双方变竞争对手为合作朋友,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成了一个个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
启示令人深思。遵循这一思路,我市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大做文章,去年把沿海9个县区整合为曹妃甸新区,今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四点一带”开发战略。为破除行政隶属关系给招商引资带来的消极影响,加速曹妃甸开发,我市专门从曹妃甸划出一部分建设开发用地归其他县区招商使用,实行了曹妃甸工业区财政分享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其他19个县区参与曹妃甸开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创新体制机制无止境。我市采用数学线型分析的科学办法来完善干部考核工作,令人眼界大开。市委组织部门出台了《关于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数量线型分析的实施方案》,根据线型分析图,对被测评的班子或个人进行评价、比较,分层次、分类别作出相应的结论。这一创新做法提高了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公正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不懈探索,我市创新科学发展体制与机制的思路愈发明晰。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把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动力保障,提出要建立支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及国际合作机制,从而给全市各单位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指明了方向。
随着一个个好体制出台,一个个好机制建立,人们高兴地看到,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在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唐山新坐标: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今天的唐山,拥有了一个让百姓充满期许的新坐标———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不仅带来了全市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质的飞跃,更让这个城市关注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信号更加真实清晰。
2007年,很多温暖清晰地定格在了唐山百姓的记忆深处。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这个城市绘就的每一笔色彩都与百姓的幸福息息相关———
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缓建唐山大剧院,集中财力用于震后危旧平房改造。
7月22日,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危旧平房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终于盼到这一天了!”那天,家住南新道平房的崔秀云大嫂兴冲冲从家里赶到开工奠基现场,“我们一家子做梦都想搬进新楼房!”5月18日,东南部总建筑面积为23.56万平方米的旧楼房小区集中供热工程正式开工。11月15日,如期实现集中供热。4902户居民从此告别背蜂窝煤点炉子取暖的日子,百姓拍手称快。
11月12日,家住路北区光明街道的李大爷高兴地来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全民医保”,“我们家除了小孙子在学校办医保外,剩下4口人都在街道社区办,这下医保可真盼来啦,能给我们解决不少后顾之忧啊!”2007年下半年,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在我市启动,没有工作的“一老一小”被纳入到新的保障对象,从今年1月1日起,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全民医保,“一个都不能少”!唐山,在全省率先进入“全民医保时代”。
震后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拆违拆迁城市建设攻坚战,建设路景观大道综合改造,50公里城区外环线开工建设;包括凤凰山、大城山在内的“三山三河两湖”整治……
循着科学发展的理念,2007年,一场场民生盛宴在这座城市真情上演。
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成为决策者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而这样的执政理念,在今年的唐山更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今年1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在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十大幸福工程。
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确定了2008年全力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即是改善民生,努力使全市人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那么,2008年,唐山的民生投入“倾情”何处?3月20日,市财政局向两会提交的《关于唐山市2007年市本级预算及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给出了一份真切的答案。
支持全民保障工程: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52万元……支持教育扶助工程:安排教育附加费1.8亿元,城乡义务教育保障专项经费2895万元,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高中公助生学杂费资金1000万元……
支持全民健康工程:安排656万元,新建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个,实现社区卫生人口覆盖率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1605万元……支持安居工程:安排9.7亿元用于城区危旧平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
……
一个个切实投向民生的预算数字,述说着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佐证着民生优先的理念。这看似枯燥的数字,传递给百姓的信息确是这个春天里最鲜活的憧憬。
今天的唐山,激情而大气地成长着,置身唐山,感受着她蓬勃豪迈的律动,体味着她更厚实更温暖的胸怀,越来越多的百姓品尝到了一种真实:生活在唐山,是一件幸福的事!
纵观近一年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唐山尽展生机勃勃的画卷: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唐山正乘风破浪,朝着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