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工作谋划系列反馈(二)
发布:2008/3/6 18:06:20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2008年,四农场坚持以区位、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口聚集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提升场域经济实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文明、和谐、繁荣的临港经济强场。
一、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按照一个城镇3个市场的战略构想,着力打造临港商贸城。一是在场部商贸住宅区构建商品批发、信息流通、创意设计等综合型商贸市场;二是建设高档次农贸市场一座,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丰富农工群众及外来人口的“菜篮子”;三是积极谋划与港城相对接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商品物资流通集散地市场。以市场建设为服务平台,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支持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服务县城及周边,拉动场域经济快速增长。
二、着力建设东部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依托2000亩平原水库资源,实施2亿元曹妃甸都市农业生态园项目,并辐射周边丰富的农业种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使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订单农业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二是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作业,出台鼓励政策,引进先进的育秧技术,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500亩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鼓励水稻种植大户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使耕地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桔杆还田、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农工增收。
三、科学规划西部实施万亩经济园区建设,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一是依托场西万亩坑塘资源和借助唐曹高速出口优势,整合优势资源,融入县城经济发展,积极谋划实施占地1万亩的场西经济园区,加强同曹妃甸工业区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经济实体的合作开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升招商引资、集聚产业资源的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对接水平。重点发展精品钢材、先进制造、精细化工、现代服务、高新技等产业链。二是加强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唐山宝丰仓储加工项目、场部中心区商住商贸开发项目的督导和后续工作,确保年内达产达效。同时,改造高耗能工业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提升三产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一产、二产向三产转型。
四、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十大民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实施投资1580万元的国家级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把全场万亩农田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标准化” 高产稳产的现代农业园。二是实施基本村队有线闭路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农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实施全场文明生态村创建提升工程,在完成所有村队创建的基础上,进行村队绿化、亮化、美化,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创建100%。四是实施村村24小时供水工程,7月底场内所有村队实现居民生活24小时供水。五是实施场部天然气入户、集体供暖和村队沼气池建设工程,降低生活费用,改善生活环境。六是实施场部南区街道硬化、场北路拓宽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改善场部居民生活环境。七是农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利用成人学校、村民活动中心、农场报告厅等文化教育阵地,分门别类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工劳动素质,增强多元化再就业能力。全年计划培训劳动力3000人次,培训就业率达到100%。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各村队每月开展1次科普活动,全年组织电影播放不少于100场次,大型歌舞5场次,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九是实施关心帮扶弱势群体为特困户送温暖工程,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帮带脱贫致富机制,健全民生资金投入机制和帮困扶贫基金社会救助机制,使群众共享农场社会建设成果。十是实施教育助学工程,在落实好国家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农场出资免除中小学生书本费。
五农场2008年工作谋划
2008年,五农场将大力优化第一产业,做强壮大第二产业,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建设临港经济社会强场。
一、以加快临港经济强场建设为目标,优化农业结构,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试场建立示范基地,进行品种试验,各生产队进行样板试验种植,培树农场当家品种;引导群众改变种粮观念,树立优质、高效、符合绿色和服务港区基地消费的理念,加强对农业药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档案,不断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组织土地合理流转,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认真组织好新一轮土地发包工作,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效益田发包向承包大户倾斜,划大片,包大户,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科技下乡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增强农工就业和创业能力,拓宽农民就业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实行以农试场为先导,解决育秧关键环节,推广机插秧,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推广生物肥使用技术和稻草还田技术,提高地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
二、以加快临港经济强场建设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工业主体框架。一是积极谋划符合上级要求和农场实际的大项目,配合县临港产业配套加工区建设,在农场南部打造万亩临港配套加工业园区,积极引进与曹妃甸港区相配套的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大型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冶金配套和精细化工为主的高精尖产业;二是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加强项目引进。树立“亲商、安商、扶商”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超前规划好工业园区;三是搞好已上项目服务工作,促其尽快达产见效。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投资商,以优质的服务留住投资商,以完善的法律保护投资商。目前,农场筑石、旭日钢构等大项目生产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三、以加快临港经济强场建设为目标,加强城镇化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即将出台的农场小城镇规划,采取措施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提升场部中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对水、电、路、通讯和居民区环境进行整治,硬化街道,健全卫生清洁队伍和管理机制,使之宜居宜商,具备城市化的综合服务功能。计划投资100万元硬化场部部分街道和巷道,在拓宽场部主街的基础上,进行绿化、美化;二是对场部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改造地排水系统,彻底解决雨季场部排水不畅的问题。三是谋划实施房地产开发。加强对辰大宾馆和商住楼项目的跑办工作,加强协调督导,力争年内开工。
四、以加快临港经济强场建设为目标,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行文明生态村创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加快加大创建力度,两年内全场村队全部达到县以上文明生态村的标准。今年完成八队文明生态村和三队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同时继续搞好代表五农场七队临港第一村创建后续工作,迎接曹妃甸科学发展论坛的召开。投资修建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七农场2008年工作谋划
2008年,七农场立足服务科学发展(曹妃甸)论坛会址建设,全力做好会址建设九项重点工程承担的相关工作,依托项目建设,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发展三产服务业,打造曹妃甸港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港区“后花园”。
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全力投入“双百日会战”会战。一是按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方案,做好占地补偿、村庄搬迁等前期工作,为“双百日会战”扫清障碍。保证群众按有关规定补偿到位的同时,提前摸排调处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配合做好造纸厂整体搬迁,保证通港水库北侧旅游休闲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积极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和有关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完成谐园改造扩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工作。三是全面落实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证人力,保证时间,对属于农场论坛会址内有碍观瞻的所有建筑进行彻底整治。按照县统一要求,在6月份前完成滨海村文明生态村提标,场部周边环境治理和污水地、氧化池填埋平整绿化等工作,使之与会址景观相匹配,达到与国际性会议相符合的景观要求。
二、以项目为依托,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力打造港区“后花园”。一是按照 “稳稻、复苇、扩鱼”工作思路,合理规划整合湿地资源,积极引进无污染项目,打造湿地品牌,做大做强湿地旅游经济。按照湿地规划总体要求,加快规划建设与通港水库相呼应、与专家服务中心相衔接的集餐饮、垂钓、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游乐园。投资1.5亿元实施谐园二期工程,打造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会展服务、现代商务、湿地文化于一体的曹妃甸湿地公园。按照湿地规划方案,大规模开发建设通港水库周边,以湿地观光路为依托,规划发展步行长廊、沿路商业带。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塑造旅游业发展优势,打造原生态旅游区,带动全场旅游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树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放大区位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全力服务好唐海国际专家服务中心和通港水库两大项目建设,确保唐海国际专家服务中心今年11月底前整体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植税源,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引资渠道,形成投资环境的“乘数”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发挥“恒行”河蟹品牌带动效应,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工增收,农业增效。充分发挥“中国河蟹之乡” 规模效应和“恒行”河蟹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宣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品种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生态农业,加速品质升级,注重产业集约发展和优势聚集,构筑全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大框架。以高品质赢得曹妃甸工业区农副产品供应市场。在进一步探索精苇帘加工出口创汇的基础上,把苇艺制品作为生态旅游的延伸产业来抓,实现苇制品深层次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推进淡水养殖由粗养向半精养、精养方面发展,提高单产,引进试验示范河鲶、黄鳝等新品种,推广南美白虾立体养殖面积。海水养殖在抓好常规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实现海水综合养殖向纵深发展。使全场农产品形成以河蟹为龙头的“恒行”系列农产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农工增收,农业增效。
四、通过拓展空间、三产带动,精心培植场域经济发展速生点。主动承接曹妃甸工业区的辐射和带动,积极发展壮大三产服务业,实现依港兴场目标。紧紧围绕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形成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临港、靠区、沿路的区位优势,以沿路商业带为中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做大做强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加油维修等传统产业,扶持发展仓储运输、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立足有效对接临港经济,引导劳动力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强农工技能培训,提高农工劳动就业能力,力争年内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1200人次,将服务业发展成为增加就业的新平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力打造曹妃甸港区“综合服务”基地。
五、全力打造文明、和谐、新型社会主义小城镇。按照“环境生态化、人居城镇化、生活无污化、管理规范化”的标准和新农村建设“四个一批”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相关村队的整合与搬迁,彻底改善全场的人居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以此改善和提升农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真正把七农场打造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高标准临港小城镇,提高场镇的吸纳、辐射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八农场2008年工作谋划
2008年,八农场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4353”工程,努力实现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一、围绕打造“四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一是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本着“科学规划、防治结合、良种良法、全程监控、标准生产”的原则,通过与企业联合、农户订单等措施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稻米质量,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全场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亩以上,新品种推广种植达到90%。二是精品高效农业基地。扩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鼓励农工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种植,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00亩;继续发展以“百氏”马铃薯、辣椒为主的果菜订单农业和设施农业,推广间作、套种等新技术,力争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三是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以农试场试验田为依托,采取“农户股营、场户联营、利益共赢”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农试场打造成集引种示范、繁育售种、技术推广、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窗口”龙头企业。同时,成立农业经销公司,扩大稻米、果菜外销渠道,激发农工种植积极性。四是生态畜牧养殖基地。搞好京东养殖场、四队畜牧园区、原西砖场养殖园区、鑫诚养殖场等园区管理,提升养殖效益;抓住国家对畜牧养殖的扶持政策,引导养殖户及时、合理的补栏,推广果树、林带与柴鸡、蛋鸭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二、努力实现“三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实现由资源粗放型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重点对现有造纸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对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及落后生产设备进行淘汰。继续加大达标企业治污管控,着力推行接续、新兴技术模式,力争治污率达到100%。二是实现由产业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在巩固优势产业、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千方百计融通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搞好园区内、外服务,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平台、城镇建设的亮点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实现由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提升一产、二产,以一产、二产的发展为壮大服务业提供坚实基础。计划投资30万元对于唐线沿路繁商区进行规划整治,投资120万元对南田庄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扩建,并规划发展于唐线和场部至大碱高速公路两条沿路商贸带。
三、深入推进“五项群众满意工程”,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继续推进人居改善工程。计划总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文明生态村、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村级道路翻修、饮用水改造、卫生整治、沼气池建设。计划总投资6800万元对场部东侧48亩商业用地进行开发,新建“龙胜花苑”商住楼小区。力争年内投资500万元完成小区370套商住房开发建设,健全小区供热管网、筹建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确保年底前入住。二是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工程。扩大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力争群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对村级卫生室、医疗室等软硬环境进行改造,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场”,解决好农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知识进村活动,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三是继续推进新农民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讲课授课、走出去参观考察等方式,组织开展农工科技、技能培训,提高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应对临港产业发展需求,抓好农工职业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四是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工程。加强场村两级文化基础阵地建设,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扶持新河头村秧歌、孙塘庄“彩虹俱乐部”、四队歌舞等民间业余文化组织。深入开展文化村、文化家庭、廉政文化大院创建活动,力争年内文化示范村达到5个、文化家庭达到百户、廉政文化大院达到3个。五是继续推进诚信平安创建工程。加强场域内联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防机制,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以场村两级调解为主体,落实党员干部接访、重点案件分包、排查督办等信访运行机制,依法、从速、稳妥解决和满足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的新格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突出“三个创新目标不动摇”,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制定实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计划;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思想解放的程度、科学发展的实绩检验理论武装工作的成效。二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五个好”支部为内容的“双创”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内容;广泛开展党员“三帮三带”、村队干部“亲情联动”、“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党员百千万工程”等活动;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施政能力。三是创新基层党建设工作机制。牢固树立“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干部聘任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专项述职机制、党务公开机制等制度;研究探讨村队改革和支部加协会的组织建设新模式;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责任、廉政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