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涨学费的理由都是美丽的肥皂泡

发布:2008/1/7 10:08:07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大学学费要提高,很多人反对,我是赞成的”,“我也主张电价要涨。”1月5日上午,79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作《国富国穷―――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演讲时说。(1月6日《南方都市报》)

不管怎样,在上学贵、上学难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一位79岁的老人不畏可能面临的滔滔口水,勇敢地提出相反观点,我们都应表示出由衷的敬意。

然而,在看完茅于轼先生的所有论据后,笔者忍不住要说,老先生,你错了。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要找到客观真实的论据,然后推出结论。茅先生呼吁提高学费的数据支撑,是其所谓的“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

对此,笔者无意求证其来源何处。笔者了解的信息是,2004年8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指出:针对北京12所高校贫困生问卷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已超过31.5%,他们中有34.8%的人每年仅回家一次。还有,在2006年7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截至2005年8月,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为1561万多,其中贫困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这两项调查的数据,都明显高于茅先生所称的数字。

茅于轼表示,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对此,笔者更是不敢苟同。按其观点,是不是让每个家庭为供大学生而倾家荡产,才算是杜绝了搭便车?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同时,大学的学费一般都在每学年5000元以上,加上各项生活开支,大学生每年的花费应在1万元左右。如果家里有人读大学,即使是城里的一般市民,也得动用不知道攒了多少年的积蓄。由此,中国才会产生大量的供学贫困户,这在国外,是不可想像的。这一点,不知道茅于轼先生想没想到?

茅于轼先生还设想,可以拿多收的学费,来补助贫困大学生。这简直是让人困惑得摸不着头脑。现在高校债务那么沉重,谁能保证多收的学费就能流入学生的口袋。

最近几年,国家的税收年年增长,2007年入库税收已经接近5万亿元,财政部表示将持续增加教育投入。这说明,国家已意识到教育的症结所在,高收费只能催生更多的失学者,而不会带来教育的大发展。

而经济学家茅于轼等,却不识时务地疾呼涨学费,其提出的理由也如美丽的肥皂泡般,经不起推敲与论证。笔者有理由怀疑,这是不是在制造噱头,并借此搏取媒体的版面与大众的眼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只增笑耳”。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